2024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以及国家消防救援局,共同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这一新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旨在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用户的安全使用。据悉,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将全面替代现行的旧版标准(GB17761—2018)。
此次发布的《技术规范》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旨在从源头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首先,针对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的问题,新标准强化了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要求。根据不同类别的非金属部件,如弹性软垫材料、纺织品、皮革以及电气回路导线等,分别制定了详细的防火阻燃指标。这一举措将显著降低因材料燃烧引发的火灾事故风险,保障用户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新标准还对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材质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这一规定旨在减少易燃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火灾隐患。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调整是基于对现有电动自行车材料使用的深入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在满足车辆性能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安全性能。
在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系统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对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空载反电动势以及电感值差异系数的要求。这些指标的引入,将有助于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性能和稳定性,减少因电机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时,这些要求也将促使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
制动性能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标准对制动性能进行了全面提升,减小了车辆的最大制动距离。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电动自行车能够更快地停下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一改进将极大地提升用户在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感,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还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这一规定旨在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电动自行车,避免因车辆老化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这也将促使生产企业更加关注产品的耐用性和长期安全性,提升整体行业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新标准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将显著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减少交通事故风险,为电动自行车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使用环境。另一方面,新标准将有效防范非法改装行为,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此外,新标准的出台还将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新标准的逐步实施,预计电动自行车市场将迎来一轮洗牌。那些能够积极响应新标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无法满足新标准要求的企业则可能面临淘汰。这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有序的电动自行车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电动自行车产品。
总体而言,《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安全性能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不仅是对消费者安全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推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标准的引领下,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