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5G+工业互联网”深入融入实体经济,全面提升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五方面能力,助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自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提出并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以来,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总数已超过400万个,面向行业的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全国范围内,“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量已超过1.7万个,覆盖了全部41个工业大类,并成功建成了700个高水平的5G工厂。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5G+工业互联网”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为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产业供给不足、综合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5G+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同时,该负责人也强调,随着5G-A技术的加快落地、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以及工业5G独立专网探索的更加活跃,为“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了抓住这些机遇,克服现有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升级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五大方面能力,引导“5G+工业互联网”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网络设施升级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工业5G虚拟/混合专网建设应用,支持大型企业、特殊行业领域采用符合无线电管理要求的频率资源,试点建设工业5G独立专网。这将有助于提升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为“5G+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在融合应用升级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链网协同”行动,持续实施5G工厂“百千万”行动。通过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5G+工业互联网”深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高标准数字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区域。同时,建设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以点带面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此外,《实施方案》还强调了技术产品升级、产业生态升级和公共服务升级的重要性。在技术产品升级方面,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度融合。在产业生态升级方面,将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在公共服务升级方面,将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降低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的成本和门槛。
展望未来,随着《实施方案》的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到2027年,我国将建设1万个5G工厂,这将极大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5G+工业互联网”也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