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全国11648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85.9亿元,同比增长20.1%,营业收入达到81084.7亿元,同比增长15.2%。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不仅彰显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更揭示了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加速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压延加工业的利润增长尤为显著,分别实现了19.8%和20.2%的增长率,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来源:
在有色金属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正逐渐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从开采、冶炼到加工、检测,再到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全面提升有色金属行业的劳动效率和运营质量,助力产业实现创新转型。
面对既要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又要加快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有色金属产业正经历着资源开发重心向海外转移、产业发展重心向高端材料领域转型的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循环利用则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建议行业以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创造性和引领性为导向,通过供需联动的方式,解决人工智能在重大应用和产业场景中的创新难题。同时,强调担当引领“智造”发展,创新驱动“智造”引擎,以及合作共赢“智造”未来的理念,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有色金属行业正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为抓手,积极探索AI应用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例如,在电解铝惰性阳极技术、再生金属保级利用、深地资源开采等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人工智能技术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运用AI技术,行业得以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铝集团共同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坤安”大模型,正是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该大模型包含百亿级有色金属行业数据和专业知识,具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预测、科学求解器等多项专业能力。它将以人工智能为手段,重塑有色金属地质勘探、矿产开采、冶炼加工、再生利用等全场景业务流程,全方位保障有色金属矿产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算法安全。
“坤安”大模型的发布和应用,标志着有色金属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更为行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深化,有色金属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行业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合作共赢为理念,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下,有色金属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