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宴,旨在表彰在科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团队。会上,共有19位科学家和196项科研成果荣获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北京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力量的鼓舞。
在备受瞩目的中关村奖方面,方忠和汤广福两位科学家凭借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对科技事业的突出贡献,荣获了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这一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所在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肯定。与此同时,陈恺、张振雷、孙琼、杜强等8位青年科学家荣获了杰出青年中关村奖,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博思维克、本诺伊·帕克丹姆等9位国际知名科学家荣获了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这一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在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不仅促进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更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机遇。
在获奖成果方面,共有52项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39项。这些成果涵盖了神经干细胞、基因编辑、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展示了北京市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24项成果荣获技术发明奖,包括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这些技术发明不仅具有创新性,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120项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一等奖31项,二等奖89项。这些成果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总获奖成果的26.5%,较上一年度有了显著提升。这充分说明北京市在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神经干细胞等前沿方向,北京市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基础性、原创性成果,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获奖项目中,企业作为前三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实现连续5年超半数。这一数据表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京的创新主体瞄准前沿科技领域,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大型粒子加速器、遥感气象卫星等重点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加速提升创新效能。这些企业的积极参与,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更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据统计,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全部获奖者中,4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六成。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北京市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方面的成效。这些青年科技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正逐步成为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举行,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科技创新成果的总结和表彰,更是对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展望和期待。相信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科技创新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