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我国钢铁行业正步入一个显著的“存量优化”阶段,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与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并存的“三高三低”局面。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国内外市场的复杂变化,也揭示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粗钢产量为7.68亿吨,同比下降3.6%;钢材产量为10.44亿吨,微降0.1%。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88亿吨,同比下降6.2%。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尽管产量仍维持在高位,但需求端的疲软已对钢铁行业产生明显影响。与此同时,海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钢材出口量为8071万吨,同比增长21.2%,出口均价却同比下降21.6%,尽管仍高于国内均价39.5%,但价格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监测数据进一步揭示了行业的困境。前三季度,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03.66点,同比下降7.67%;铁矿石进口均价为111.6美元/吨,同比下降0.8%,但降幅远小于钢价降幅,导致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中钢协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4.54万亿元,同比下降6.87%;利润总额为289.7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6.39%。
然而,在挑战与困境中,钢铁行业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回稳的政策措施,为钢铁行业提供了市场预期的提振。特别是随着钢铁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制造业成为支撑钢材需求的主要动力。预计2024年,制造业和建筑业的钢材需求占比将各占“半壁江山”,甚至制造业用钢需求占比可能进一步上升。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转型。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已有159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涉及粗钢产能约6.7亿吨。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总能耗同比下降3.3%,吨钢综合能耗同比基本持平,吨钢可比能耗同比下降0.5%。这标志着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还体现在低碳排放钢产品的推广上。目前,“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第一批8个中国低碳排放钢产品也已面世,为绿色贸易奠定了良好基础。中钢协正在组织制定配套的工作办法,后期将有序开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相关工作。
面对未来,钢铁行业需保持理性判断,加强自律,防止恶性竞争。同时,要抓住制造业需求增长和绿色转型的机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相信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钢铁行业将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后劲,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