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态势,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同时,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风险抵补能力等方面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了272亿元,这一数据表明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管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进一步下降至1.56%,较上季末下降了0.03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的良好局面。
从贷款结构来看,商业银行的正常贷款余额达到210.8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占据绝大多数,为206.1万亿元,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8万亿元。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持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达到7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更是达到了3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1%。这一增速远高于同期其他类型贷款的增长速度,充分体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风险抵补能力方面,商业银行也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了1040亿元,显示出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同时,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达到了209.32%,较上季末上升了4.7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更是达到了15.53%,较上季末上升了0.1个百分点。这些指标的提升不仅增强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也为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这得益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未来,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持。
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也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建设,推动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升级,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