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正稳步推进,在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超5100家,为矿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今年前10月,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成果丰硕,新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300余家。截至目前,国家级绿色矿山达1054家,省级绿色矿山有4055家,占持证在产矿山的40.8%。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矿山积极投身于绿色转型的浪潮中。
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程中,我国矿业布局更趋合理。建成一大批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有力推动资源开发向集约化、规模化迈进。当前,全国大中型矿山数量占比超过50%,产能占比超过80%。大中型矿山的崛起,不仅提升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还为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工艺技术装备不断创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从开采到加工的各个环节,都展现出绿色发展的新气象。
绿色矿山建设带来的资源效益提升同样显著。各绿色矿山积极开展低品位、共伴生再评价工作,让原本被视为“鸡肋”的资源重焕生机。通过科学评估和合理开发,资源量大幅增长。钴、铼新增资源量增幅超100%,镍、铟新增资源量增幅超30%。一批“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有效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这不仅增加了资源储备,还降低了对进口资源的依赖,提升了我国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绿色矿山建设在生态修复和节能减排方面也成绩突出。众多矿山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土地、水、大气等环境的破坏。通过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手段,让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同时,在节能减排方面,矿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我国制定了明确规划。到2028年底,在产90%的大型矿山、80%的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这一目标为矿山企业指明了方向,激励企业加快绿色化升级改造步伐。各地需全面推进新建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运行,从源头确保新建矿山符合绿色发展要求。对于生产矿山,要督促其加快绿色化升级改造,提升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同时,针对尚未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生产矿山,要督促其尽快启动建设工作,确保不留死角。
此外,在现有行业标准基础上,我国还将加快制定出台露天开采矿山、地热矿泉水、海洋油气等行业标准,进一步健全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完善的标准体系将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更科学、更精准的指导,保障绿色矿山建设质量,推动我国矿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未来在规划引领和标准完善下,必将迈向更高水平,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