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重要信息:经调研发现,市场上出现问题的玩具大多存在“三无”“未取得3C认证证书”“不符合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等问题。为应对玩具市场新挑战,保障儿童安全与健康,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牵头对GB 6675《玩具安全》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且已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玩具生产企业依据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产品研发与生产,我国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准,产品品类也日益丰富,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了诸多欢乐。然而,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新型“网红”玩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玩具凭借新奇的造型、独特的玩法迅速走红,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与此同时,玩具产品质量安全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潜在隐患,一些网红玩具在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加强引导和规范迫在眉睫。
此次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聚焦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网红玩具,对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进行了全面优化完善。在甲醛限量方面,标准明确规定,针对36个月以下婴童的玩具产品,其重点材质的甲醛限量值应小于等于30mg/kg。这一严格规定,充分考虑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善的实际情况,从源头上降低了甲醛对婴幼儿健康的潜在威胁,为婴幼儿营造了更安全的游戏环境。
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方面,此次修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玩具产品TVOC释放量限量值指标,规定限量值应小于等于0.5mg/m³。这一举措填补了国内外玩具标准在该领域的空白。TVOC包含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部分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儿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较大。新标准的实施,将有效减少玩具中TVOC的释放,保障儿童呼吸到更清洁的空气。
增塑剂限量方面,新标准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限量种类由原来的6种增加到了10种。增塑剂常用于增加玩具的柔韧性和弹性,但部分增塑剂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扩大限量种类范围,能够更全面地严防增塑剂对少年儿童的危害,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硼元素限量方面,针对备受争议的水晶泥及类似玩具,新标准规定其硼元素限量值应小于等于300mg/kg。水晶泥等玩具因色彩鲜艳、可塑性强而受到儿童喜爱,但部分产品硼元素含量过高,儿童在玩耍过程中若接触或误食,可能导致硼中毒,出现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新标准对硼元素限量的明确规定,将有力规范水晶泥等玩具市场,降低儿童接触高硼玩具的风险。
此次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是我国玩具行业质量监管的一次重要升级。新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玩具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引导玩具生产企业规范生产,促进玩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孩子们的童年撑起一把更坚固的“安全保护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