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新规定:平台经济涉税信息报送全面启动 超4100家境内外平台完成首报

2025-10-17 08:22:20 来源: 综合人民网
  2024年10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我国平台企业正式进入涉税信息首次报送期。记者从税务部门获

  2024年10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我国平台企业正式进入涉税信息首次报送期。记者从税务部门获悉,截至10月15日,已有6654家境内外平台完成自身基本信息报送,其中4100余家平台提交了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收入等涉税信息,占比超应报送平台总数的六成。多家头部平台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报送工作顺利开展,为常态化涉税监管奠定基础。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头部平台引领,六成平台完成首报

  根据《规定》,平台企业需在10月31日前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营业执照、身份证号、交易收入等关键数据。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报送工作呈现“头部带动、中小平台跟进”的积极态势。例如,某头部电商平台自10月1日起即启动数据核对,通过AI算法自动校验信息准确性,其报送的数万条经营者数据错误率低于0.1%;另一家生活服务平台则设立专项小组,为中小商家提供一对一填报指导,确保数据合规。

  “头部平台的规范操作起到了标杆作用。”税务总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报送信息的质量总体符合要求,尤其是部分境外上市平台,主动对标国际税收规则,提升了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严打避税乱象,拆穿“个体户转换”套路

  在报送工作推进的同时,税务部门也发现个别平台存在违规操作。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灵活用工平台通过批量为从业人员注册个体工商户,将其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以此适用核定征收政策,税负大幅降低。例如,某外卖平台被曝在某省集中注册了数千家“空壳个体户”,将骑手的月收入拆分为多笔小额转账,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累计预扣预缴规则。

  “这种行为本质是偷逃税款。”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指出,根据《规定》配套公告,平台若通过批量登记、篡改店铺标识码等方式帮助经营者转换收入性质,或教唆分拆收入、境外注册隐匿收入,均属“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将面临高额罚款乃至停业整顿。

  税务部门披露,某头部直播平台曾利用境外公司转移主播收入,涉案金额超2亿元。经查实,该平台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亿元。“境外平台为境内经营者提供服务,同样需履行报送义务。”税务总局国际税收司负责人强调,境内经营者通过境外注册转换身份的,税务部门将通过国际税收合作机制追溯其真实税负。

  技术赋能监管,数据安全双保障

  为确保报送数据的安全与高效,税务部门推出了多项技术保障措施。一方面,开发“涉税信息报送专用通道”,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传输数据,防止信息泄露;另一方面,建立“智能校验系统”,自动比对平台报送数据与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对异常数据实时预警。

  “尚未报送的平台需尽快对接属地税务部门。”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院长张巍提醒,10月31日是首次报送截止日,迟报、漏报或错报可能被税务部门约谈、公示,甚至纳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税务总局数据显示,目前仍有约三成平台未完成报送,其中部分中小平台因技术能力不足存在困难。对此,税务部门已开通“线上辅导专区”,提供填报模板和视频教程,并设立24小时咨询热线。

  常态化监管启幕,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随着首次报送进入冲刺阶段,平台经济涉税监管正式迈入常态化。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网信办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有关行政处罚事项的公告》,细化对违法平台的处罚标准,例如对拒不改正的平台,可处以每日1万元的罚款。

  “依法治税是底线,公平竞争是目标。”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表示,通过涉税信息报送,税务部门将构建“数据管税”新模式,精准打击偷逃税行为,同时为合规平台提供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倾斜,推动线上线下公平竞争。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涉税信息报送不仅是税收治理的升级,更是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重要契机。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平台企业将更聚焦于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615.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AI自助写稿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