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我国第48个全国“质量月”,围绕“强质量、惠民生”主题,一系列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9日,2025品质健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媒体及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健康消费生态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及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健康消费生态构建需多方协同
会议以“诚信 品质 创新”为核心议题,强调健康消费不仅是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更需营造透明、可信的消费环境。与会专家指出,当前健康消费已渗透至营养、运动、心理及生活方式等多领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虚假宣传、标准缺失、维权困难等问题仍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提出,构建健康消费生态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完善健康消费领域法规标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行业自律,通过诚信经营与温度服务增强消费者信心;三是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畅通投诉渠道,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治格局。
技术赋能与理念传播并重
健康消费的深化离不开科学指导与技术创新。中国营养学会专家表示,健康消费的本质是健康教育,需通过专业指导帮助消费者建立科学认知,并将健康理念转化为日常行为。例如,营养干预需结合个体差异设计产品,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健康知识,避免“重技术、轻沟通”的失衡现象。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代表则关注技术驱动下的消费升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健康产品与服务正加速迭代,但“低价低质”竞争现象仍存。与会者呼吁,企业应摒弃内卷思维,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与品质提升,以稀缺性优质产品满足消费需求,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筑牢防线:诚信、品质与创新三管齐下
针对健康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提出四大解决路径:
以诚信为基石:推动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建立产品溯源体系,严打虚假宣传;
以品质为核心:制定高于国标的行业标准,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以创新为动力:利用区块链、AI等技术优化维权流程,提升投诉处理效率;
以共治为保障:加强跨部门协作,整合监管资源,同时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形成社会合力。
媒体与机构持续发声守护权益
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力量,媒体与行业机构在传递资讯、引导舆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消费者杂志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康消费领域的工作永无止境,需持续关注痛点堵点,及时曝光侵权行为,同时宣传科学消费理念,助力产业升级。未来,该机构将通过深度报道、案例分析等形式,搭建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桥梁,推动健康消费市场规范化发展。
展望:健康消费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健康消费已从“可选需求”升级为“刚性需求”,成为拉动内需、促进贸易平衡的重要引擎。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行业需把握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以创新驱动产品与服务升级,同时坚守诚信底线,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政企学研各方提供了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了推动健康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共识。随着“质量月”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我国消费市场有望在品质提升、权益保护与生态优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