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雄安分站暨中国互联网创新论坛在雄安新区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联万物·创享未来”为主题,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路径,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技术变革重塑互联网生态,智能化成核心驱动力
在开幕致辞中,多位行业权威人士指出,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无孔不入”的态势渗透至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已从单纯的连接工具升级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其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就业形态。
另一位行业专家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尤其是多模态交互、智能终端融合、5G专网与云边端协同计算等创新,正在重构互联网的技术底座和生态体系。例如,通过“网-云-智-算”一体化架构,传统行业可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质变升级,而基于AI的全周期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则为智能社会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雄安新区打造数字贸易新范式,构建创新生态高地
作为本次大会的举办地,雄安新区被赋予“未来之城”的定位。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自设立以来,始终将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建设产业生态园地、突破关键技术应用、创新规则场景、拓展国际合作等举措,全力打造数字贸易发展的标杆。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雄安已实现5G全域覆盖、物联网设备大规模部署,并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雄安某投资公司代表在演讲中透露,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通过“场景需求释放+一站式服务”模式,已吸引数百家科技企业落地,形成从基础研发到应用落地的完整产业链。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雄安正在测试车路协同系统,未来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
千余项目角逐创新大赛,院士领衔评审彰显权威性
大会期间,2025(第二届)“金灵光杯”中国互联网创新大赛成为焦点。据介绍,本届大赛设置11个专题赛、13个方向,涵盖AI+创新应用、低空经济、数字政府、数据要素、算力创新等前沿领域,共吸引1012家单位提交1556个项目,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总决赛评审团队由6位院士领衔,确保评选结果的专业性与公正性。最终,一批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项目脱颖而出,例如某团队研发的“AI+工业质检”系统,通过多模态算法将缺陷检测效率提升90%;另一团队提出的“低空经济监管平台”,则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无人机轨迹的实时追溯与可信管理。
在颁证仪式上,金奖、创新奖、优秀奖及合作伙伴奖项逐一揭晓,涵盖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多元主体,体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从“连接赋能”到“认知赋能”,互联网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互联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转型。中国科协某专委会主席在主旨报告中提出,智能化时代的互联网创新需突破三大范式:一是人机交互逻辑的重构,通过语音、视觉、触觉等多模态融合提升用户体验;二是计算范式的迁移,依托云边端协同降低延迟、提升算力效率;三是安全防护体系的升级,构建“预测-防御-响应-修复”的全链条机制。
他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民对智能化信息消费的需求,包括服务质量的提升、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以及获取方式的便捷化。例如,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可帮助基层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在教育领域,个性化学习平台能根据学生数据动态调整教学方案。
展望未来: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生态
大会闭幕式上,与会代表达成共识: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格局,中国互联网行业需持续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同时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技术标准与治理规则。例如,在6G、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领域,需提前布局、抢占先机;在数据跨境流动、AI伦理治理等全球性议题上,则应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随着雄安新区等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崛起,中国正以开放姿态迎接智能化浪潮,为全球互联网创新提供新的试验场与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