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新条例: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今起施行 七章50条直击租赁市场“痛点”

2025-09-17 08:05:32 来源: 综合人民网
  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实施。这部七章共50条的法规,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租赁市场长期

  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实施。这部七章共50条的法规,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租赁市场长期存在的乱象,从租户权益保护、租赁备案管理到监管执法机制,构建起全链条制度框架。业内人士指出,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正式迈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而后续落实效果将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关键。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租户权益“有法可依”:多部门联动破解维权难题

  “租房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房东随意涨租驱赶租客”“隔断房安全隐患突出”……长期以来,租户在租赁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住房租赁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租户权利边界,为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根据条例,租户在遭遇以下情形时可向相关部门投诉或举报:

  合同侵权:如出租人擅自变更合同条款、强制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单方面解除合同;

  安全隐患:房屋存在消防、建筑结构等安全问题,或被违规改造为“群租房”;

  租金纠纷:租金涨幅超过政府指导价范围,或出租人恶意克扣押金;

  歧视性条款:以户籍、性别等原因拒绝出租或设置差别化条件。

  为强化执法力度,条例明确住建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消防、市场监管、公安机关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处置投诉。例如,消防部门需对群租房、隔断房等违规改造行为进行查处;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整治“黑中介”虚假宣传、哄抬租金等行为;公安机关则对暴力驱赶租客等违法行为介入调查。

  “过去租户维权常面临‘投诉无门’的困境,现在多部门联动机制将大幅提升处置效率。”某城市住房租赁协会负责人表示,条例还要求各地设立租赁纠纷调解平台,鼓励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降低租户维权成本。

  强制备案制度落地:租赁关系“阳光化”防风险

  “未备案的租赁合同,纠纷解决时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这是条例中最受关注的条款之一。根据规定,出租人需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向当地住建部门办理备案登记,备案信息包括房屋权属、租金、租期等关键内容。中介机构促成租赁交易的,也需同步完成备案手续,否则将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款。

  备案制度的推行被视为规范市场的“牛鼻子”。业内专家分析,过去租赁市场“隐身运行”导致三大风险:一是租户难以核实房屋权属,易陷入“二房东”诈骗陷阱;二是政府无法掌握真实租金水平,调控政策缺乏数据支撑;三是纠纷发生后,双方往往因证据缺失陷入“扯皮”。

  “备案相当于给租赁关系上了一道‘安全锁’。”某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备案信息将与公安、税务、金融等部门共享,形成租户信用档案。例如,频繁短租、恶意欠租等行为将被记录,影响个人征信;而长期稳定履约的租户则可能享受租金优惠或公共服务优先权。

  为简化流程,条例要求各地推行“一网通办”,租户可通过线上平台提交材料,备案结果实时可查。部分城市还试点“租金监管账户”,要求大额租金存入第三方监管账户,按租期分批划转给出租人,从源头防范资金风险。

  从“纸面”到“地面”:落实成效考验治理能力

  尽管条例内容全面、措施严厉,但其实际效果仍取决于地方执行力度。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城市此前已出台类似租赁管理规定,但因宣传不足、执法资源有限,落实效果参差不齐。例如,某二线城市2022年要求租赁备案,但截至2024年底,备案率仍不足30%,多数房东选择“绕开监管”。

  对此,条例明确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要求住建部门每年按不低于5%的比例抽查租赁合同,对违规行为公开曝光并纳入信用体系。同时,鼓励社会监督,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未备案租赁行为,查实后可获得奖励。

  “落实的关键在于平衡各方利益。”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专家指出,房东可能因备案增加税费成本而抵触,租户则担心备案信息泄露隐私。条例需配套出台税收优惠、数据安全保护等细则,消除市场主体顾虑。

  此外,条例对“住房租赁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包括设立资金监管账户、规范“租金贷”使用等,以防范长租公寓“爆雷”风险。但业内提醒,当前住房租赁企业整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需警惕“一刀切”监管导致行业萎缩。

  随着《住房租赁条例》的施行,我国1.2亿城镇租户将迎来更公平、透明的租赁环境。但法治化建设非一日之功,唯有持续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基层执法能力,才能真正让“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落地生根。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425.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