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9699)今日正式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人民币102.36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达人民币1.3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20.4%,核心财务指标全面向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与市场竞争力。

收入规模跃升,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68.78亿元增至102.36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即时配送服务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及多元化业务布局的深化。公司通过拓展非餐场景、深化与头部电商及本地生活平台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份额。数据显示,非餐配送订单占比提升至42%,成为第二增长极。
营业成本随收入增长同步上升至人民币95.55亿元,但通过精细化运营与智能调度系统的升级,单位配送成本同比下降8%,规模效应显著。毛利达人民币6.81亿元,毛利率为6.7%,虽因业务扩张投入略有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净利润率突破1%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从2024年的人民币6220万元增至1.37亿元,净利润率由0.9%提升至1.3%。经调整后净利润(剔除股权激励等非经常性损益)达人民币1.60亿元,同比激增139%,经调整净利润率优化至1.6%,反映出核心业务盈利质量的持续提升。
费用管控方面,销售及营销开支、研发开支、行政开支合计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5.4%,凸显降本增效成果。其中,研发开支同比增加35.6%至人民币6950万元,主要用于无人配送技术与大数据算法的迭代,为长期竞争力构建技术壁垒。
现金流稳健,资本结构持续优化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人民币28.3亿元,较年初增加15%,资金储备充裕。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人民币4.2亿元,同比增长67%,主要得益于利润增长与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提升。
董事会决议不派发中期股息,以集中资源支持业务扩张与技术投入。公司表示,未来将通过轻资产模式拓展下沉市场,并加大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布局,预计全年资本开支将控制在人民币8亿元以内,维持健康的财务杠杆水平。
战略聚焦“即时零售+科技物流”,构建生态壁垒
报告透露,公司正加速从“即时配送服务商”向“即时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上半年,其自主研发的“蜂巢”智能调度系统已覆盖全国80%的配送网络,日均处理订单量突破千万级,配送时效较行业平均水平缩短20%。此外,公司联合零售品牌推出的“30分钟达”专属服务,带动高客单价订单占比提升至28%,用户复购率同比增长34%。
在绿色物流领域,公司试点投放2000辆新能源配送车,并上线碳足迹追踪系统,预计全年可减少碳排放超1.2万吨,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锚定千亿规模,打造全球即时物流标杆
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随着即时零售渗透率突破35%,行业将进入“质量增长”新阶段。公司计划下半年在10个新一线城市落地“前置仓+即时配送”一体化网络,并探索与无人机、自动驾驶企业的合作,构建“空地一体”的智慧物流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单日订单量突破5000万单,成为全球最大的即时物流网络。”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通过技术驱动与生态开放,顺丰同城将持续赋能合作伙伴,推动即时零售行业向“更高效、更绿色、更普惠”的方向演进。
此次中期业绩的亮眼表现,不仅印证了即时物流赛道的高成长性,也彰显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随着新业务布局的逐步落地,顺丰同城有望在万亿级即时零售市场中占据更核心的生态位,为股东与社会创造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