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消息,拼多多集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本季度平台总收入达1039.8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延续稳健增长态势;营业利润为257.929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营业利润为277.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均下降2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7.535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4%。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拼多多通过主动调整业务节奏、加大生态投入,展现出对长期价值的坚守。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营收稳健增长:消费市场韧性凸显
本季度拼多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速虽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财报指出,增长主要得益于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及交易服务收入的双重驱动。其中,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反映商家对平台流量价值的持续认可;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主要受农业供应链升级及全球购业务拓展的带动。
值得关注的是,平台用户活跃度保持高位。二季度,拼多多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4%,用户年均消费频次提升至8.2次,显示出“高性价比+精准需求匹配”模式对消费行为的深度渗透。分析人士认为,在消费分级趋势下,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品牌特卖”等策略,持续满足用户对品质与价格的双重期待,成为其营收稳健增长的核心支撑。
利润短期承压:战略投入换长期空间
尽管营收实现增长,拼多多本季度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均出现同比下滑。财报明确,利润波动主要源于平台主动加大在技术研发、农业基建及商家生态扶持等领域的投入。
在农业领域,拼多多持续深化“农地云拼”模式,二季度投入超50亿元用于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农产品标准化改造及新农人培训。例如,平台在山东、广西等水果主产区新建10个数字化产地仓,使生鲜商品损耗率从15%降至8%,履约时效提升40%。此外,针对中小商家,拼多多推出“零佣金+流量扶持”计划,二季度累计减免交易服务费超20亿元,惠及超150万商家。
“短期利润让渡是为了构建更健康的商业生态。”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拼多多正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通过夯实供应链基础、提升服务能力,为未来增长储备势能。
技术赋能生态:AI与供应链深度融合
财报披露,拼多多二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占总营收比重达4.3%,创历史新高。平台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用户服务及商家运营等场景,推动全链路效率提升。
在需求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系统”使用户转化率提升12%;在供给端,AI驱动的“商品质量检测模型”覆盖95%的入驻商家,将商品差评率控制在0.8%以下。更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自主研发的“农货智能预测系统”已应用于全国500个农业产区,可提前30天预测区域性农产品供需缺口,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减少滞销风险。
“技术是拼多多生态的底层逻辑。”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AI在农业、工业领域的落地场景,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全球化布局提速:跨境业务成新增长极
二季度,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覆盖国家及地区增至60个,月活跃用户突破2亿。财报显示,Temu通过“全托管”模式简化商家运营流程,吸引超30万中国制造企业入驻,二季度跨境交易额同比增长220%。
为提升履约效率,平台在欧洲、北美新建5个海外仓,使平均配送时效缩短至5天。同时,针对不同市场推出“本地化服务包”,例如在东南亚上线“小额批发频道”,在欧洲推出“环保包装认证”,满足差异化需求。
“全球化是拼多多的必答题。”分析机构指出,Temu凭借“低价+高效”的供应链优势,正在重塑全球电商格局,未来有望贡献超30%的集团总收入。
展望未来:聚焦高质量发展
面对短期利润波动,拼多多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公司将坚持‘用户为中心,技术为底座’的战略方向,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带升级及全球化拓展等领域持续投入。”
数据显示,二季度拼多多农业相关GMV同比增长40%,产业带工厂数字化转型比例提升至65%,全球化业务贡献收入占比达18%。这些数据印证了其战略转型的初步成效。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消费市场回暖及平台生态成熟,拼多多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利润回升。而其以技术驱动、供应链深耕及全球化布局为核心的长期战略,或将为中国电商行业提供新的发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