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研电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圆满落幕。本届赛事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以“技术赋能创新,实践引领未来”为主题,通过作品展览、现场答辩等环节,全面检验参赛团队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能力。

三支团队脱颖而出 斩获“研电之星”最高荣誉
经过三天激烈角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KunRobot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星眸天巡队”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的“这样就队”从635支入围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竞赛最高奖项“研电之星”。三支团队的作品分别聚焦智能机器人控制、空天信息感知与新型电子系统设计,展现了跨学科融合创新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KunRobot队”研发的自主导航机器人系统,通过多模态感知与决策算法优化,实现了动态环境下的高精度作业;“星眸天巡队”则突破传统遥感技术局限,提出低轨卫星与地面协同的实时监测方案,为灾害预警提供新思路。
二十年深耕育人才 赛事规模再创新高
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旗舰赛事,研电赛自创办以来始终以“以赛促研、以赛促创”为宗旨。据统计,第二十届赛事于2025年3月启动后,共吸引全国33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8228件作品参赛,参赛师生超34000人,规模较上届增长12%。其中,结合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新增的“光载信息”专项赛成为亮点,吸引1125支队伍报名,聚焦光通信、光计算等前沿领域,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指出,研电赛历经二十年发展,已形成“学科交叉显著、产教融合紧密”的特色。近年来,赛事通过增设企业命题赛道、举办技术对接会等方式,引导研究生将论文写在产业一线。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参赛团队中,超60%的作品在竞赛后获得企业孵化支持或进一步研发应用,部分成果已转化为行业标杆技术。
顶尖成果汇聚鹏城 彰显青年科技使命担当
总决赛期间,635支团队通过实物展示、动态演示等形式,集中呈现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最新突破。中国电子学会专家评审组表示,本届作品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不仅体现了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创新能力,更凸显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责任感。例如,针对“东数西算”工程需求,多支团队研发了低功耗数据中心散热系统;面向深海探测场景,有团队提出新型水下通信节点设计方案。
“这些成果让我看到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潜力与担当。”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赛事平台,探索“校企双导师制”“揭榜挂帅”等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无缝衔接。
深圳打造创新高地 赛事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作为本届总决赛举办地,深圳市通过承办研电赛进一步强化其“创新之都”的引领作用。赛事期间,主办方组织参赛团队赴当地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开展调研交流,促进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透露,多家企业已与参赛团队达成合作意向,涉及光通信芯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授权与联合研发。
“研电赛不仅是人才竞技的舞台,更是城市吸纳高端创新资源的窗口。”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赛事平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优秀项目落地转化,为“20+8”产业集群建设注入新动能。
据悉,第二十一届研电赛将于2026年启动,计划增设“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新兴赛道,持续引领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随着赛事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研电赛正成为培养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