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水利部启动首届“中国节水奖”评选 表彰基层节水先锋引领绿色转型

2025-08-14 08:10:36 来源: 综合人民网
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中国节水奖评选表彰办法》(以下简称《评选办法》),并启动首届“中国节水奖”评选表彰工作。

  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中国节水奖评选表彰办法》(以下简称《评选办法》),并启动首届“中国节水奖”评选表彰工作。这一举措旨在树立节水领域标杆,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节水专项表彰项目,“中国节水奖”的设立标志着节水工作从政策引导迈向示范引领的新阶段。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节水战略升级:从“政策驱动”到“全民行动”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当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节水被视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一招”。近年来,随着《节约用水条例》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推进,全社会节水意识显著增强。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3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节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部分领域仍存在节水技术推广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国节水奖的设立,正是要通过表彰基层先进典型,形成‘比学赶超’的节水氛围,推动节水理念从‘政府倡导’向‘全民自觉’转变。”

  聚焦基层一线:表彰对象覆盖三大核心领域

  根据《评选办法》,“中国节水奖”评选重点面向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三大领域,表彰对象为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在节水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或宣传教育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在农业节水领域,重点评选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化农业用水结构、提升农田灌溉效率的单位或团队。例如,某地通过引入智能滴灌系统,使单位面积用水量下降40%,同时实现作物增产15%,此类实践将成为评选关注范例。

  工业节水方面,表彰通过工艺改造、循环用水、废水零排放等手段实现节水减排的企业或研发机构。某钢铁企业通过改造冷却水循环系统,年节水超200万立方米,并减少废水排放80%,其经验有望被纳入评选参考案例。

  城镇节水领域则聚焦供水管理、管网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环节。例如,某城市通过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将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5%降至8%,年节约水量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库容,此类成果将作为城镇节水标杆参与评选。

  规范评选流程:确保表彰权威性与公信力

  为保障评选公正透明,“中国节水奖”评选表彰活动由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统筹推进,严格按照推荐、征求意见、考察、初审、评审、审定等程序开展。

  推荐阶段,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申报,重点审核材料的真实性、创新性和示范性;征求意见环节,将候选对象名单送环保、住建、农业等部门联审,排除存在违法违规记录的单位或个人;考察阶段,评选委员会将实地走访候选对象,核实节水成效数据;初审和评审环节,则由水利、农业、工业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组,依据技术创新性、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力等维度打分排序;最终审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由水利部正式公布。

  对获表彰的集体,将授予“中国节水奖先进集体”称号,并颁发奖牌和证书;对个人授予“中国节水奖先进个人”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此外,获奖案例将被纳入国家节水技术推广目录,通过现场会、案例集、新媒体等形式向全国推广。

  示范引领未来:构建节水型社会长效机制

  “表彰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水利部节水办公室负责人指出,首届“中国节水奖”评选将同步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对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后续节水实践进行长期关注,确保示范效应持续释放。同时,水利部计划将评选结果与水资源税改革、用水定额修订等政策挂钩,形成“表彰-推广-激励”的闭环链条。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中国节水奖”的常态化开展,基层节水创新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推动节水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节水管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与的节水共治格局。

  结语

  从一滴水的节约到全社会节水风尚的形成,需要千万个基层实践者的坚守与创新。“中国节水奖”的设立,既是对过往节水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绿色发展的期许。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我国节水事业必将迈上新台阶,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219.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