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产发旗下京东(廊坊广阳)智能产业园与京东(东莞麻涌)智能产业园分别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物流零碳园区核查声明与碳中和达成核查声明。这一成果标志着京东产发在“双碳”战略下的绿色实践再获突破,继2022年建成国内首座“零碳”物流园区后,再次以技术驱动和全链条协同模式,为物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政策引领与行业响应:零碳园区建设加速落地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部署,将零碳园区建设纳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京东产发依托TÜV南德的专业指导,将环保理念深度融入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全流程,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推动园区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此次双园认证不仅是对京东产发实践成果的认可,更彰显了企业在政策导向下的主动担当。
全链条绿色实践:从建造到运营的零碳闭环
京东产发的零碳园区建设以“技术赋能+生态协同”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建造、能源、管理、碳抵消的全链条低碳体系:
绿色建造技术:园区采用装配式建筑与海绵城市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与资源消耗。例如,廊坊广阳园区通过模块化预制构件,缩短工期的同时降低建筑废弃物产生。
清洁能源替代:双园区配备总装机容量21.5MW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满足园区80%以上用电需求。其外购绿色电力均来自京东旗下宿迁、厦门智能产业园的光伏项目,形成跨区域绿色能源联动网络。
智能节能管理:引入能源管理控制系统(EMS)、智能照明与水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控,实现能耗精细化管控。数据显示,相关技术使园区综合能效提升超30%。
碳抵消机制:针对不可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京东产发联合合作伙伴通过购买碳信用额度、参与植树造林等方式实现“净零排放”,确保运营全周期碳足迹归零。
规模化光伏布局:绿色能源生态体系成型
自2018年起,京东产发启动屋顶光伏发电产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绿色能源网络。截至2024年底,其自建光伏发电量累计突破38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万吨。此次双园认证项目中,光伏发电不仅为园区提供稳定电力,还通过储能系统与智能微电网技术,支持电动叉车、AGV机器人等设备的低碳运行,推动“光伏+物流”场景深度融合。
行业示范效应:从标杆案例到标准输出
京东产发的零碳实践已形成可复制的“方法论”:通过国际认证标准(如PAS2060碳中和标准)与国内政策要求的双向对接,构建起兼顾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转型路径。其经验正被复制至全国其他园区,并逐步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例如,京东物流通过绿色包装、新能源运输等举措,带动合作品牌商减少包装材料使用超20万吨,降低运输碳排放15%。
未来展望:以零碳园区驱动全产业链变革
京东产发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将持续深化“技术+产业+生态”模式,计划到2026年实现旗下50%以上园区碳中和认证,并探索碳资产开发、绿色金融等创新机制。随着全国零碳园区网络逐步完善,京东产发不仅将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提前实现,更有望通过标准输出与模式推广,推动中国物流行业在全球绿色竞争中占据先机。
结语
从首座“零碳”园区落地到双园获国际认证,京东产发以实践证明:物流行业的低碳转型并非成本负担,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零碳园区正从政策要求转化为企业内生动力,为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