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近日,京津冀三地社保部门正式签订《京津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清算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推出全国首个跨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清算机制。从8月1日起,三地参保人员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将彻底告别“资金划转等待期”,实现“信息表提交即接续”,办理时限从国家规定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当日办结,标志着京津冀社保公共服务一体化迈入全新阶段。

破壁垒:资金清算“年度统算”替代“单笔划转”
过去,京津冀三地参保人跨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需经历“三步走”:转出地社保部门先寄送《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待转入地确认接收后,转出地再逐笔划转资金,最终由转入地核对资金到账后完成手续。这一流程中,资金划转环节耗时最长,平均占整体办理时间的70%以上,导致参保人常因资金到账延迟需多次往返奔波。
《协议》创新推出“关系转移与资金清算分离”模式:转入地社保部门在确认接收《信息表》后,可立即为参保人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并记录个人账户权益,无需等待资金到账;资金则由三地社保部门按年度统一清算,差额部分通过财政专户划转。此举将“单笔实时清算”转为“年度批量统算”,彻底消除了资金划转对业务办理的制约。
提速度:全流程线上化,5个工作日内办结
除资金清算机制创新外,《协议》还同步优化了办理流程与服务渠道:
全程“零跑动”:参保人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电子社保卡”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等渠道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核验参保信息,实时反馈办理进度;
时限“大压缩”:三地社保部门建立联合审核机制,信息表审核、权益记录等环节并行处理,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材料齐全且无历史欠费记录的业务可当日办结;
权益“透明化”:参保人可随时登录线上平台查询个人账户转移明细、资金清算进度等信息,实现“阳光操作”。
河北省社保局副局长李强介绍:“我们同步升级了社保信息系统,与京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现在,河北参保人转移至北京的申请,系统会自动推送至北京社保部门,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惠民生:5万流动职工告别“折返跑”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三地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据统计,2023年三地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量达4.8万人次,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新机制的实施,将直接惠及这一庞大群体。
创标杆:全国社保协同“京津冀样本”
业内专家指出,京津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清算机制是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社保资金清算创新实践,为全国社保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评价:“这一机制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跨省转移的‘资金划转慢’痛点,体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改革导向。人社部将总结京津冀经验,适时向全国推广。”
根据《协议》,三地社保部门将建立年度清算审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同时,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严防重复参保、骗保等风险。
结语
从“跨省通办”到“秒批秒办”,京津冀社保协同的每一次突破,都印证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深度与温度。随着新机制的落地,三地5万流动职工将彻底告别“转移难、等待久”的烦恼,在更便捷、更高效的社保服务中共享协同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