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一组关于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数据引发广泛关注。自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不仅有效扩大了消费、惠及民生,更为行业升级和安全治理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全国通过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的电动自行车月均环比增长113.5%,截至6月30日,收旧与换新总量达846.5万辆,超2024年全年目标的6倍,成为稳经济、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消费市场全面激活,惠民补贴覆盖超800万人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以“真金白银”的补贴直击民生需求。截至6月30日,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落地置换政策,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247.7亿元,是2024年同期的6.6倍。江苏、河北、浙江三省销量均突破100万辆,安徽、山东等16个省份销量超10万辆,形成多点开花的消费热潮。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红利精准惠及广大消费者。全国已有840.2万名民众通过以旧换新购置新车,平均每辆新车享受补贴约300元。在江苏南京,市民李女士用旧车置换了一辆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并领取了350元补贴,“既处理了闲置旧车,又省了钱,新车骑起来更安心”。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设计兼顾环保与民生,通过“旧车折价+财政补贴”双轮驱动,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源循环利用。
行业生态持续优化,小微商户迎来发展机遇
政策红利不仅激活了消费端,更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生产端,前十大品牌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27.6%,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智能化、长续航车型,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销售端,全国8.2万家门店参与以旧换新,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占比超九成,平均每家门店销售额增长30.2万元。
在浙江台州,一家经营了15年的电动自行车商户王老板算了一笔账:“政策实施后,店里每月多卖出200多辆车,其中一半是通过以旧换新。政府补贴加上厂商优惠,顾客购买意愿明显增强。”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指出,电动自行车行业小微商户众多,政策通过“以旧换新+渠道下沉”的组合拳,有效稳定了基层就业,为民营经济注入活力。
安全治理成效显著,超980万辆旧车规范报废
安全是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自2023年9月政策启动以来,全国累计报废旧车近985万辆,所有换购新车均配备符合新国标的产品合格证和CCC认证证书,从源头杜绝了超标车、改装车回流市场。同时,商务部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对回收旧车进行无害化拆解,防止废旧电池污染环境。
“过去,很多超标旧车被随意丢弃或非法改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在通过以旧换新,旧车统一回收、规范处理,民众用车更放心。”中国自行车协会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同比下降23%,安全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政策持续发力,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目标,优化以旧换新补贴流程,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同时推动行业标准化、智能化升级。例如,鼓励企业研发搭载物联网技术的电动自行车,提升车辆防盗、防火性能;支持地方建设集中充电设施,解决居民充电难题。
业内专家认为,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不仅是一项短期促消费政策,更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正加速向绿色、安全、智能方向转型,为全球低碳出行提供中国方案。
从消费热潮到产业升级,从民生改善到安全治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正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一绿色出行工具将继续驶入千家万户,成为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