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物流景气指数(LPI)为50.8%,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表明物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然而,受季节性因素、区域分化及成本压力影响,行业复苏仍面临结构性挑战,需警惕极端天气与国际经贸环境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业务总量稳步回升,区域分化特征显著
6月物流业务总量指数为50.8%,延续扩张趋势,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需求回暖及产业链外部冲击减弱。分区域看,中部(51%)和西部(52.8%)业务总量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虽低于全国水平,但环比回升明显,显示区域经济活力逐步恢复。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地区作为物流核心枢纽,其需求回升对全国物流网络效率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分行业来看,道路运输、铁路、航空及邮政快递等细分领域均保持景气区间。其中,邮政快递业(69.3%)和航空运输业(52%)受网络购物及生鲜冷链需求拉动,业务量增长显著。调研显示,航空物流中应季果蔬、冷链花卉的运输需求激增,新订单量同步回升,凸显季节性消费对物流的强驱动效应。
服务价格小幅回暖,成本压力持续攀升
6月物流服务价格指数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铁路、道路、水上、航空及邮政快递业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然而,成本压力成为行业盈利的主要掣肘:主营业务成本指数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铁路、航空及邮政快递业成本指数均超55%;企业资金周转率指数(50.5%)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指数连续两月下滑,显示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依然突出。
业内专家指出,物流企业正面临“价格竞争内卷”与“成本刚性上升”的双重挤压。例如,航空货运领域虽因生鲜需求旺盛带动运价回升,但燃油成本、机场起降费等支出同步增加,压缩利润空间。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协同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破局关键。
投资预期向好,汛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6月物流基础投资完成额指数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铁路、航空及邮政快递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达55.3%、58.7%和57.4%,显示企业对下半年市场信心较强。从需求端看,迎峰度夏煤炭运输、家电3C产品“以旧换新”政策及暑期文旅消费旺盛,为铁路、道路及电商快递等领域注入增长动能。
但汛期极端天气对物流畅通构成威胁。今年全国多地提前进入雨季,高温与强降雨叠加导致部分地区公路中断、航班延误,干线运输效率受损。此外,国际经贸环境反复冲击产业链韧性,外贸企业订单波动加剧,进一步考验物流企业的应急响应能力。
政策建议:强化运力保障,优化市场秩序
针对当前形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三项建议:
需求引导与业务转化:结合新业态及季节性特点,通过政策激励和平台赋能,将新订单转化为实际业务量增长,例如支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发展。
运力保障与应急预案:针对汛期、暑运高峰,制定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的运力调度方案,建立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降低极端天气对物流网络的冲击。
治理“内卷式”竞争: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提升竞争力,避免低价恶性竞争损害行业长期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稳经济政策持续落地及消费旺季到来,物流行业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国际形势及成本波动风险,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