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数字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季度,我国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4.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不仅凸显了数字产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更彰显了其强大的发展动能。从细分领域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分别增长10.4%和8.2%,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制造业的高增长反映了我国在数字产品制造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提升,而服务业的增长则体现了数字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产业发展的基石,也在持续优化升级。截至3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439.5万个,通信网络正加快向5G - A演进升级。5G网络的广泛覆盖为数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稳定的通信保障,推动了物联网、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全国86个城市启动万兆光网试点部署,这将进一步提升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满足未来数字经济对高速网络的需求。此外,累计建成的5.8万个5G虚拟专网广泛覆盖工业、港口、能源等重点应用场景,为这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在工业领域,5G虚拟专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港口,5G技术可以助力自动化装卸和智能调度,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
数字产业重点行业运行平稳,为整体发展注入了稳定动力。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持续回升向好,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工业5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新兴业务的拉动下,软件业完成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软件业作为数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催生了一批新兴的数字业态和商业模式。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我国数字产业在一季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业务收入增长、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以及重点行业平稳运行,都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数字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