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4日5时,位于广西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累计发电量成功突破200亿千瓦时。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大藤峡工程在能源领域的卓越贡献,更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服务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红水河十个水电梯级开发的最后一级,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它是广西电网的主力调峰、调频电站,在区域电力供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工程共布置了8台国内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60万千瓦。如此大规模的装机容量,为大藤峡工程提供了强大的发电能力,使其成为广西能源版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自首台机组投产以来,大藤峡公司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深入推进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这一举措犹如为工程的安全运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了各类安全风险。同时,公司持续强化设备精益运维,对每一台机组、每一个设备都进行精心呵护,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在机组运行方式方面,大藤峡公司动态优化,积极探索掌握巨型轴流转桨式机组的运行规律。这种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运行规律的精准把握,使得机组运行可靠性不断提升,水能利用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正是凭借着这些努力,大藤峡水力发电厂已连续安全运行1844天,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安全运行纪录。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藤峡水力发电厂连续5年实现年发电量稳步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大藤峡公司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区域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在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稳定的电力供应对于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大藤峡工程以其可靠的发电能力,为区域内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成为区域电力安全的“定海神针”。
从环保角度来看,大藤峡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一数据具有重大意义。减少标准煤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积极力量。大藤峡工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其他水利枢纽工程树立了榜样。
在服务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大藤峡工程同样功不可没。充足的电力供应为流域内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同时,工程的防洪、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流域内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它改善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流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是其在能源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工程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更彰显了其在助力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大藤峡工程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