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愿意深入学习团队传统的文化遗产,这是好事,应该全力支持!”梁平竹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牟秉衡如是说。他所指的“年轻一代”,正是西南政法大学的“重帘留香”团队。在该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梁平竹帘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更多人所了解,并在新时代下实现了创新发展。
梁平竹帘以其精湛的编织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和销售渠道的局限性,梁平竹帘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曾一度受限。
在了解到梁平竹帘所面临的挑战后,西南政法大学“重帘留香”创业团队决定深入研究梁平竹帘,并启动了“卷帘晴对山”项目。该项目旨在全方位了解和调查梁平竹帘的生产和销售问题,解决技艺传承困难、市场竞争力弱、文化价值未充分挖掘等现实问题,通过经济创收促进文化传承,实现更广泛的文化与社会效益。
团队实地走访了重庆的多个政府部门,深入了解当地对梁平竹帘的相关政策。他们还访问了重庆市梁平区牟秉衡竹帘有限公司、梁平县流芳工艺竹帘厂和梁平区丁鹏程竹帘厂,详细记录了梁平竹帘的主要制作流程。同时,通过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牟秉衡和市级非遗传承人陆晓刚的深入交流,项目团队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基于这些实地调研,项目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制定出了“产品生产+引流推广+非遗传承+研学体验”的四位一体项目模式。在产品生产方面,团队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竹帘产品。在引流推广方面,团队利用小程序、社交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有效拓宽了梁平竹帘的销售渠道。在非遗传承方面,团队采用传统培养方式与数字化存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梁平竹帘的技艺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在研学体验方面,团队注重将梁平竹帘的文化内涵与趣味性相结合,让更多人能够亲身体验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据悉,自“卷帘晴对山”项目实施以来,已举办七次联合活动,共计带动三百余人了解梁平竹帘,培养非遗传承人达八十余人。
西南政法大学“重帘留香”创业团队的助力,不仅让梁平竹帘这一传统手工艺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梁平竹帘产业,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助力这一传统非遗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