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民航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运输生产、安全运行、运行保障以及国际航线拓展等多个方面均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为全年民航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运输生产数据来看,一季度民航全行业成绩斐然。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85.9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9亿人次,货邮运输量224.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5%、4.9%和11.7%。这一系列增长数据不仅反映出民航市场的活力与潜力,也彰显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复苏态势。飞机平均日利用率达到9.2小时,同比增长0.3小时,意味着飞机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具体到3月份,民航业同样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当月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8.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3%;旅客运输量5944.6万人次,同比增长3.5%;货邮运输量81.7万吨,同比增长15.3%。尽管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8.5小时,同比持平,但在复杂的运营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也实属不易。
在运输飞行方面,一季度民航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飞行358.4万小时,同比增长4.8%;累计飞行136.0万架次,同比增长2.6%。尤为重要的是,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安全运行态势总体平稳。3月份,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飞行115.2万小时,同比增长3.4%;累计飞行44.0万架次,同比增长1.6%。安全始终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持续稳定的安全记录为旅客的出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也增强了公众对民航出行的信心。
运行保障工作的高效开展为民航业的顺畅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3月份,共保障各类飞行51.8万班,日均16696班,日均同比增长5.0%。航班正常率达到94.4%,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一季度,共保障各类飞行158.1万班,日均17564班,同比增长7.3%。航班正常率为94.5%,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航班正常率的显著提升,大大减少了旅客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出行体验,也体现了民航运行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
国际航线网络拓展成为一季度民航业的一大亮点。航班量方面,中外航司执行国际客运航班周均6395班,为2019年的83.9%。其中,春运高峰每周6960班,为2019年的91.3%。我国至日本、英国、意大利等35个国家的航班量已经超过2019年水平,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航班恢复比例为94.5%,超过平均值10.6个百分点。旅客量方面,以中方航空公司为例,一季度共运输国际旅客1892.5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34%,比2019年同期增长4.5%。我国至东北亚、西亚、中亚、欧洲、非洲等地的旅客运输量分别比2019年增长20%、91%、233%、71%和241%。
截至目前,共有28家中方航司和100家外航在华运营国际客运航线,共计通航78个国家,比2019年净增加4个国家。我国与亚洲、欧洲间传统市场航线网络不断完善,与拉美、南太、非洲国家间的航线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班通达性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也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展望未来,民航局将继续推动国际客运增班。针对传统市场,侧重“优结构、提品质、保稳定”,引导航空公司差异化竞争,实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针对新兴市场,鼓励航司积极布局拓展航线网络,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相信在民航局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民航业将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推动全球航空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