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即将来临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星河铸剑 九天揽月”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火热开展。此次活动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悉心指导,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1所、十院十部、中国航天博物馆、航天科技一院702所联合举办,以线上公开课的创新形式,跨越地域限制,为全国多地区的大中小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浩瀚宇宙的知识之窗。
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热烈响应。来自北京、江苏、山东、内蒙古、云南、贵州等25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所学校积极参与,超过40万中小学生以及广大网友齐聚线上,共同开启这场奇妙的航天科普之旅。这一庞大的参与规模,充分彰显了青少年对航天知识的渴望以及社会各界对航天科普教育的高度重视。
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视频科普和问题解答两个精彩环节,犹如两把钥匙,为青少年打开了探索航天奥秘的大门。
在视频科普环节,航天青年科技工作者摇身一变成为“小记者”,他们带着满满的热情与专业知识,走进中国航天博物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身临其境的云上参观体验。镜头之下,历史展区仿佛一部生动的史书,诉说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颈,再到如今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航天人的梦想与汗水,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波澜壮阔。
运载火箭展区则宛如一个科技殿堂,展示着中国运载火箭的辉煌成就。同学们在航天青年的讲解下,了解到运载火箭的构造、原理以及发射过程,仿佛看到了火箭冲破云霄、直刺苍穹的壮丽景象,对航天科技的神奇魅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月壤区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那一小盒来自月球的珍贵土壤,不仅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渴望,也让同学们对中国航天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前沿探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这一环节,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丰富的航天科普知识,更深刻领悟了航天精神的内涵,感受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心中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火箭上的红白格子是做什么用的?”在问题解答环节,同学们的好奇心如同璀璨的星辰般闪耀。他们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展现出对航天科研工作的浓厚兴趣。中国航天博物馆副馆长陈青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航天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航天科学的探索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航天科普云课堂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1所、十院十部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三届航天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相关科普视频已累计超过百万人次观看,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活动的广泛影响力和良好效果。后续,相关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犹如一场永不落幕的科普盛宴,用知识的火种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激发他们对航天科学的兴趣。相信在航天科普的滋养下,航天梦的种子将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必将有更多青少年投身航天事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国航天的未来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