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拉开了帷幕。时至今日,这一顶层制度设计已出炉满三周年。三年间,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探索中前行,从试点走向全国,制度设计持续优化,总体运行平稳,但也面临着参与度不足等挑战。
制度优化成果显著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与引导下,个人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24年12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正式推广至全国,覆盖范围大幅扩大。
产品供给方面,制度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国债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也相继进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证监会更是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已达1013款,涵盖储蓄类、基金类、保险类、理财类等多种类型,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以指数基金为例,其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后,受到了大量投资者的青睐,首批个人养老金指数基金的整体规模已突破3亿元。这不仅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也为资本市场引入了更多中长期资金,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开户人数方面,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已有7279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制度推广,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均已累计为超千万个人客户提供个人养老金账户服务。
参与度待提升,潜力待深挖
尽管个人养老金制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制度吸引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未来还需在个人养老金支持政策、涵盖产品等方面探索优化方案。
在支持政策方面,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高个人缴费的税收抵扣额度,让更多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完善税收递延政策,简化税收申报流程,降低参与门槛。
在产品方面,持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加强产品创新,开发更多具有养老属性的特色产品,如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等。此外,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知和理解,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
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相信个人养老金制度将更好地激活第三支柱活力,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养老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