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心理健康蓝皮书(2023—2024)》发布,聚焦国民心理健康新态势

2025-04-19 08:25:59 来源: 综合人民网
  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

  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心理健康蓝皮书》)。该报告基于全国79家机构、逾17万份样本的深入调研,全面揭示了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的多维特征与关键挑战,为推动我国心理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报告《2024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与服务状况》指出,我国成年人的抑郁风险和焦虑风险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其中女性抑郁风险随年龄增长下降的趋势更为显著,且城市人群的焦虑风险明显高于农村人群。从影响因素来看,婚姻状况、工作时间、运动频率以及网络购物频率等均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已婚人群抑郁风险最低,而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者抑郁风险较高;每周运动频率越高,抑郁风险越低;不过,女性网络购物频率越高,抑郁风险却有所上升。此外,报告还显示,我国心理咨询服务的便利度和满意度与前两年基本持平,但国民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仍较低,尤其在子女教育、情绪调节及心理疾病识别等方面亟待加强。

  在专题报告中,《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聚焦中老年群体,通过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全国七大地理区域17250人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人整体情绪健康优于年轻人,但认知功能衰退与消极化趋势显著。针对这一现状,报告建议构建积极老龄观的社会支持体系,推动个人心理韧性提升、认知健康干预与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优化,以破解老龄化社会心理困境,释放我国2.96亿银发群体的人力资本价值。

  《2024年不同人群短视频使用强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专题报告则揭示了短视频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报告显示,青少年日均短视频使用时间超90分钟、大学生近180分钟、成年职业人群近140分钟,且高强度使用短视频与抑郁风险、焦虑风险显著相关。为此,报告建议增强现实人际支持,发展丰富的情绪调节方式,引导人们合理使用短视频,避免过度沉迷。

  《2024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报告》关注到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报告显示,这些地区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生及高年级学生的抑郁风险更高。针对这一问题,报告建议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相关培训、建设专业队伍、强化家校协同,全面构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蓝皮书(2023—2024)》的发布,为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全面、详实的数据和分析。面对国民心理健康领域的诸多挑战,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美好的心灵。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6267.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