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这一举措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经济领域引发了轩然大波,其影响之深远、波及范围之广,让世界各国都为之侧目。
特朗普此举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意图。从美国国内来看,政府财政濒临破产,特朗普将希望寄托于“对等关税”,试图通过这一手段拯救美国经济。他将目光投向了盟友以及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妄图通过敲竹杠的方式获取利益。同时,地缘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亚洲国家成为关税最高档的针对对象,其最终目标直指中国。
对于特朗普的这一行为,各国反应不一。中国第一时间强硬反制,展现出捍卫自身利益的坚定决心。欧洲虽表态要反击,但内部存在分化,面对美国的敲诈勒索,部分国家可能会因自身利益考量而妥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指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虽看似鲁莽,但有其内在逻辑。一方面,通过加征关税直接向外国人收钱,试图为美国财政补亏空;另一方面,企图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提供就业和税收,并在地缘政治上针对中国。然而,这些目标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制造业空心化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台积电在美国设厂的困境就是最好的例证,高昂的成本和缺乏合适的劳动力,使得制造业回流美国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美国在服务业、知识产权和美元霸权方面拥有优势,过度关注货物贸易可能会损害这些领域的利益,甚至可能导致美元霸权解体。
从全球格局来看,特朗普试图搞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圈,但这一幻想注定难以实现。美国缺乏开放市场的诚意,无法吸引其他国家参与。相比之下,中国更加开放,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消费市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美国国内因素也为这一局势增添了不确定性。美股大跌,通胀压力上升,执政团队内部立场不一,民主党也可能会借机反对。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特朗普政策的推行。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之争,中国应保持冷静和理性。短期内,可以通过国有大资金和国央企增持护盘、稳定股市等方式减少震动。中长期来看,要通过改革释放内部潜力,构建具有强大经济韧性的产业体系。
在技术引领经济的时代,中国正逐步迈向“0到1”的原创创新阶段。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量技术企业的涌现,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国应继续坚持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保持开放姿态,用自己的行动吸引他国,在与美国的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一场危险的经济豪赌,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和实力应对这一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