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发布了新修订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志着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化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规定》紧跟国家战略新兴领域和关键前沿技术的发展步伐,旨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行业做优做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修订的《规定》共六章三十八条,内容涵盖了总则、工作职责、立项、制定与修订、批准、发布与备案、实施、复审与监督及附则等多个方面。此次修订工作围绕实施标准化战略展开,从立项、制定、实施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加强了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全过程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规定》新增了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定的禁止性要求、实施效果评价规定、业务禁止和履约责任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行业标准的管理体系,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自2012年3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认监委)设立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代号RB)以来,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立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561项,发布276项,现行有效248项。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推动绿色低碳、管理体系、服务认证、有机认证、温室气体审定核查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行业管理和能力提升等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提升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方面,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能力验证管理机制,统一规范了能力验证工作,提高了能力验证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效保障了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政府监管和市场交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同样功不可没。我国已形成“通用+行业”的“1+N”核查标准体系,这一体系在全国各省份的碳排放核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核查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这不仅为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还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
展望未来,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日前,国家认监委已下达了2025年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年度立项计划项目,围绕标准稳链,涉及数字化、双碳、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新兴领域以及“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专项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认证认可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总之,新修订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管理规定》的发布实施,是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件大事。它将有力推动认证认可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