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3·15在行动”2025网络3·15公益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并发布了多份消费洞察报告。此次活动由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中国消费者》杂志社牵头,联合全国15个省区市消协(消委会)共同开展,旨在推动消协组织更有效地履行法定公益性职责,强化消费维权领域的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合力,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理性消费。
活动上,针对消费调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消协组织要联合经营者、有关专家学者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为经济发展助力。这是消协组织践行初心使命、履行法定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此次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所在。他强调,当前促消费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消协组织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消协力量。
开展社会调查和从消费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是消协组织的重要法定职责之一。通过社会调查,消协组织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意见和诉求,为制定消费维权策略、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提供有力依据。同时,通过消费调查还能发现消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避免权益受到侵害。
此次发布的系列洞察报告涵盖了直播电商、营养健康、文旅、厨电以及部分银行商城等多个领域。其中,《直播电商消费洞察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指出,当前直播带货领域存在夸大宣传、货不对板、虚假评价、诱导消费等突出问题,知名主播频“翻车”,“质次价不低”成为普遍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与市场秩序。
报告深入分析了直播电商消费领域存在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相关法律细则与平台自治待完善、供应链质量管控不严、技术滥用催生欺诈等。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要完善法律细则,构建“全监管”体系;重塑供应链质量生态,建立“白名单”制度;规范新技术的应用,落实风险提示机制;开展消费科普教育,强化消费风险提示;创新舆情治理机制,有效应对舆情风险;推动行业自律与社会共治,鼓励行业协会制定主播行为准则,建立健全主播管理制度,对违规主播实施“熔断机制”;对诚信商家给予认证标识,培育第三方消费监督组织,建立“消费者评审团”制度。
此次“3·15在行动”2025网络3·15公益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发布了具有价值的消费洞察报告,还为消协组织履行法定职责、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消协组织将继续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合力,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理性消费,为构建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