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已达到3307.9万人,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288.8万人,还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9.7万人。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的显著成效,也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持续推进。
图片来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作为主题,旨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7月份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正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均稳步提升,“三农”整体形势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为了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各地紧紧围绕下达的目标任务,深入挖掘就业潜力,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渠道的吸纳作用。今年5月,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和分省规模均已达到目标任务,比2023年提前了一个月。截至10月,全国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中,61.4%实现了务工就业,就业率比2020年底上升了2.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也上升了0.7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农业农村部提出了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的策略,旨在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今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成为就业帮扶的重点区域。通过深入开展劳务协作提质行动、“春风行动”等活动,各地不断提高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开展“点对点”输送服务。
截至10月底,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了671.8万人,全国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的人数则达到了408.3万人。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推动脱贫人口就业方面的积极成果。
面对高校毕业生岗位供给不足和就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通过开展“雨露计划”就业帮扶公益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线上参与招聘活动的人数超过了150万人次。2024年毕业的65.0万“雨露计划”学生就业率总体达到了90%,这一成绩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努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我国不断加大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的培育力度,提升劳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国共培育乡村工匠13万余人,带动了460多万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这些乡村工匠和创业就业人员不仅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过渡期以来,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高质量完成了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目标任务。这一成果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力度,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