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其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国家认监委关于提升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指导意见(2025—2029年)》(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认证行业正式迈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该《意见》不仅为认证机构指明了未来五年数字化发展的具体路径,还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与措施,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认证效率、质量和公信力。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一、标准引领,明确数字化方向
《意见》首先明确了在2025年前拟订《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技术指南》行业标准的重要性。这一指南将作为全行业数字化管理的“导航图”,为认证机构提供清晰的工作路径和方向指引。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旨在解决当前认证行业中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推动行业整体向高效、透明、可追溯的数字化方向迈进。
至2029年,该行业标准将全面落地实施,预计将有超过30家认证机构建立起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些机构将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加工等数字化工具,不仅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更将推动认证业务的创新实践,成为行业数字化管理的标杆,引领整个认证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平台建设,强化全流程管理
《意见》着重强调了加强覆盖认证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认证流程管理制度,实现从申请、审核、发证到后续监督的每一个环节都透明可查、高效有序。这不仅提高了认证基础数据的质量,还大大增强了认证过程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同时,鼓励认证机构在认证审核管理、风险管理、获证组织信用信息管理等领域开发和使用数字化支持工具。这些工具的应用,将使得认证机构能够更精准地识别风险、评估信用,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高质量的认证服务。
三、基础夯实,保障安全与人才
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意见》也高度重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网络与数据安全的保障。要求认证机构加大投入,构建稳定、高效、安全的数字化运行环境,确保认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此外,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被视为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关键。《意见》提出,要通过培训、引进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既懂认证业务又精通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认证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政策支持,加速行业转型
为确保《意见》的有效实施,市场监管总局还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资源和要素的持续投入;在行政监管中直接采信认证机构的追溯数据,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性资料,提高行政效率;以及组织分享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果,促进全行业的学习与交流,加速提升整体数字化管理水平。
《意见》的发布,是我国认证行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化保障,将有力推动认证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可信的认证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五年,我国认证行业将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