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设立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家级经开区在过去四十年间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更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并展望未来发展,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区域开放与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推动国家级经开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为持续激发国家级经开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商务部将抓紧出台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经开区深化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这一举措旨在打破传统行政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经开区营造更加宽松、便利、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同时,鼓励经开区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国其他区域提供示范引领。
当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者
面对全球经贸形势的深刻变化,国家级经开区将继续担当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锋角色。商务部将支持经开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吸引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通过举办“开发区对话500强”、“产业转移对接会”等系列“投资中国”品牌活动,展示中国开放市场的魅力。此外,经开区还将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
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级经开区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商务部将支持经开区布局数字产业、未来产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鼓励经开区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争做推动区域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
国家级经开区在促进区域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商务部将深化经开区之间的结对帮扶和合作共建机制,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强化东部沿海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还能激发各地发展潜力,实现共同繁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级经开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商务部及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为经开区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力经开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