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三峡集团传来喜讯,三峡水库成功蓄至正常蓄水位175米,顺利完成2025年度蓄水任务。这是自2010年首次达到这一水位以来,三峡水库第14次实现蓄满目标,犹如一颗“定海神针”,为今冬明春的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筑牢了坚实基础。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依据水利部关于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的批复要求,三峡水库于9月10日正式拉开蓄水大幕。此次起蓄水位较近5年同期均值高出7.2米,这一有利条件为完成年度蓄水任务赢得了主动权,大大减轻了后期蓄水所面临的压力,为整个蓄水进程开了个好头。
蓄水期间,长江流域的天气状况给蓄水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受华西秋雨多轮次强降雨的影响,长江上游出现了秋汛。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三峡水库展现出了强大的调控能力。工作人员结合上下游实时雨水情以及后期来水形势的精准预测,科学地调控水库出库流量。通过这种灵活的调控方式,实现了蓄水与防洪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转换。在多轮次中小洪水来袭时,三峡水库成功应对,像一位沉稳的“守护者”,有力地保障了防洪安全,避免了洪水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
在长达45天的蓄水过程中,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调控都凝聚着众多部门的智慧与协作。相关部门密切关注长江流域的来水形势,同时对上游水库蓄水计划也保持高度关注。持续滚动开展水文气象会商,如同为蓄水工作配备了一个精准的“导航仪”,让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加强与水利部长江委、电网公司、航运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也是蓄水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各方就像一个紧密协作的“交响乐团”,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严格执行长江委调度令,确保了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整体规划和要求。在兼顾各类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推进蓄水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三峡水库2025年度蓄水任务。
三峡水库蓄至175米水位意义重大。在供水方面,充足的水量储备能够保障今冬明春周边地区的用水需求,为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支持;灌溉上,能为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助力农业丰收;发电领域,高水位意味着更大的水头差,能够提高发电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多清洁能源;航运方面,稳定的水位有利于船舶的安全航行,促进长江航运的繁荣;生态层面,适宜的水位能够维持库区及下游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此次三峡水库2025年度蓄水任务的圆满完成,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的生动体现。它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大型水利工程调控方面的强大能力,也为未来类似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三峡水库综合效益的持续发挥,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