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冷门绝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揭牌标志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实验室建设和冷门绝学学科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图片来源: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逐步构建起了一批具有实效、亮点突出、影响广泛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集群。在此基础上,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高瞻远瞩,统筹谋划,决定集全院之力打造重点实验室,并将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重点实验室搬迁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揭牌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领导详细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背景和规划。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下设13个科技考古子实验室、5个文化遗产保护子实验室和5个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将综合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组织开展跨学科、跨单位的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考古实验室,产出经得起时代、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考古学成果。
与此同时,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也备受瞩目。该实验室下设语音与言语科学、认知心理语言学、语言资源与智能技术3个子实验室,将综合运用语音学、辞书学、认知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研究方法,聚焦民生建设中的语言能力服务、基础语言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等进行重点研究。实验室的成立旨在推动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和服务民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重点实验室的揭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冷门绝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成立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决策部署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冷门绝学学科建设的号召,成立了冷门绝学协同创新研究院。该研究院将致力于加强“绝学”、冷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在揭牌仪式上,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此次打造的三大科研平台将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平台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还将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这些平台的建设也将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提供重要平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将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