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在北京,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关于教师管理改革的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与相关部门在教师管理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及未来规划。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来源:
严把入口,提升教师准入门槛
发布会上,教育部首先强调了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出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以及开展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教育部有效提升了教师准入的规范性和专业性。特别是针对教育类研究生和师范生,实施了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改革,既减轻了他们的考试负担,又确保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认定教师资格4588.3万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的实施和从业禁止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净化了教育环境,保障了师生的安全与健康。
畅通渠道,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在教师评价方面,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打破了教师晋升的“天花板”,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针对高校教师,则将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校,增强了高校在教师评价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强调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实行分类评价,有效避免了“五唯”倾向,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现象。这些改革措施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优化配置,提升教师队伍结构
为了解决教师资源配置不均和结构性矛盾问题,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包括在10个省市县开展教师资源配置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建设49个改革示范区,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等。这些改革旨在通过统筹教师招聘、强化紧缺薄弱学科师资保障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数字赋能,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
此外,教育部还高度重视教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建立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教师基础信息的全面汇集和数字化管理,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管理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教师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还为教师队伍的数字化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持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
展望未来,教育部表示将继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化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二是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三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四是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配备,建立健全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五是推进教师管理数字化改革,以新技术融合提升教师管理效能;六是完善教师治理体系,提升教师治理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队伍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