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河南南部、四川东北部等地渍涝风险高企,农田渍害防范刻不容缓

2024-07-24 08:17:22 来源: 编辑网
  编辑网讯 www bianji com 近日,我国多地遭受持续强降雨侵袭,特别是河南南部、四川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渍涝气象风险显著上升,农田

  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近日,我国多地遭受持续强降雨侵袭,特别是河南南部、四川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渍涝气象风险显著上升,农田渍害形势严峻,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水土资源与环境研究室对此发出警示,并提供了科学的应对指南。


图片来源:

  据该研究室介绍,连续性降雨或短时集中暴雨若遇到农田排水不畅的情况,将直接导致田面积水过深、土壤湿度过大,进而超出作物的耐受能力,形成渍涝灾害。其中,田面积水超过作物的耐淹深度或耐淹时长被定义为涝灾,而地下水位过高导致的作物根系土壤湿度过大则被称为渍害。这两种情况均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

  科学应对农田渍涝灾害的紧迫任务

  面对农田渍涝灾害的严峻挑战,科学应对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及时排除田面积水是当务之急。各地需立即组织力量,疏通畦沟、围沟和腰沟等各级沟道,利用自然排水和机械排水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作物长时间浸泡。当前,正值玉米拔节期,其需水量增大且抗涝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及时排水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小。但对于播种较晚的玉米和淹没时间较长的稻田,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排水策略,确保作物安全。

  其次,强化田间耕种管理是减轻渍涝灾害影响的关键环节。农民朋友应及早进行中耕作业,破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防止作物根系因缺氧而受损。同时,还需兼顾除草和培土工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涝、抗倒能力。对于倒伏严重的植株,应及时扶正并清洗掉表面的淤泥,以促进其光合作用和恢复生长。此外,受涝区域土壤肥力流失严重,及时追肥对作物恢复生长和增产至关重要。在作物恢复生长前,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快速补充营养;待作物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根部施肥以巩固效果。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防患于未然

  在应对农田渍涝灾害的过程中,科技支撑的作用不容忽视。水利、气象与农业部门应密切合作,建立农田气象与水文监测站网络,实时监测降雨量、土壤湿度等关键指标数据。通过推进雨水情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降雨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此基础上,加强会商研判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指导农民提前做好防涝准备。同时,根据洪涝灾害预演结果和实际情况综合施策,科学运用沟塘、闸泵、堤防、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设施,保障区域排水系统的有序调度和高效运行。

  灾后恢复与改种补种工作同样重要

  对于积水严重、产量无法挽回的田块,灾后恢复与改种补种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农民朋友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补种或改种。例如可选用早、中熟早稻品种作为晚稻直播种植;或改种山芋、早熟玉米、红绿豆、芝麻等耐旱作物;也可选择种植胡萝卜、萝卜、马铃薯、大白菜、速生叶菜等时令蔬菜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减少经济损失。

  此外,水产养殖户也需高度重视强降雨天气对水产养殖的影响。需提前做好进排水系统的检修工作确保排水畅通无阻;加固塘埂及围栏围网防止漫堤决堤导致鱼虾逃逸;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病害防控工作确保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

  总之面对持续强降雨带来的农田渍涝灾害挑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科学应对的态度。通过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强化田间耕种管理、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以及做好灾后恢复与改种补种工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4048.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