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我们与恶的距离》解剖悲剧背后的事实 我们与恶只有一步之遥

2019-07-31 09:21:54 来源: 编辑网
作为现当代受过良好教育的我们为什么在网络上还要不断地滋生戾气,让这个社会变得暴躁不安。就是这样一个暴躁不经思考的社会,孕育了杀人犯,如果再杀人犯心里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好的排解他,他何以会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酿成悲剧。

  编辑网讯 www.bianji.com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已完全或者几乎废除了死刑,也有一些国家还没有废除死刑,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有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样的传统观念的国家。在这里笔者无意去为死刑犯辩解,只是想讨论关于死刑的思考。

 

  在今年3月,有一部电视剧引起了众多影视大v的推荐,《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十集的电视剧由中国台湾拍摄,其编剧是台湾金牌编剧吕蒔媛,说起吕蒔媛可能大家有点陌生,她可是曾经获得过金钟奖“最佳编剧奖”,她的作品通常以现实题材社会问题为主,曾编导关注殡葬行业的《出境事务所》,关注问题学生改造的《牵纸鹤的手》,以及关注同妻问题的《谁先爱上他的》等等。

  《我们与恶的距离》讲述了由贾静雯饰演的品味新闻台编辑主管宋乔安的儿子是两年前李晓明无差别杀人案的遇害者,其先生是温升豪饰演的网络先驱报的创办者,夫妻两人在儿子走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感情问题,渐行渐远的两人准备离婚,但是女儿开始行为失序,这时两人终于明悟要面对失去孩子的痛苦,治愈自己的伤疤。李晓明的辩护律师王赦在李晓明死刑定案之后,并没有就此放下这件事情,而是想要了解犯罪者的动机,最终,王赦揭露了相关人员的生活状态。



  这部影片的拍摄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杀人犯的作案事件,而是更多的讲述了杀人犯是如何形成动机的,当然,在这部电视剧中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比如说,被害者在去世后,她的家庭是如何发展的都出现了那些问题。再比如说,杀人犯的家庭在杀人犯被判处死刑之后,媒体们和人们对他们有什么样的一种看法,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还反应了社会上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在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者的压力与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不仅是现实与理想的斗争,更是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挣扎,当社会上的媒体开始不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当媒体之间为了竞争而不择手段,这个这会被媒体营造出了一个虚假的环境。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也有许多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2016年2月28日,一名母亲带着年仅三岁的女儿“小灯泡“逛街。突然,一名男子冲上来,对着小灯泡连砍23刀致其死亡。这名犯案男子患有精神分裂,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这起恶性杀人案引发了极大关注,网友群情激愤,要求将凶手立即处死。但让人意外的是,小灯泡母亲的态度却是,坚决不处死凶手。她向媒体表示:与其立即处死一个罪犯,不如好好了解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犯罪的。

  熊培云所说,比死刑更有力量的是宽恕。有不少网友表示,宽恕其实是在放纵。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知道杀人是不对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用错误的方法来惩罚犯人呢?虽然我们没有拿着刀,但是我们在网上发表的那些过激的言论与影响司法审判的言论其实就是杀人犯手上的那把刀。



  作为现当代受过良好教育的我们为什么在网络上还要不断地滋生戾气,让这个社会变得暴躁不安。就是这样一个暴躁不经思考的社会,孕育了杀人犯,如果再杀人犯心里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好的排解他,他何以会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酿成悲剧。如果社会过于冷漠,那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拿着一把刀成为杀人犯。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20715.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编辑采访平台 | | 图片分享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1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