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新能源:漳州核电2号机组并网成功,年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

2025-11-25 08:17:27 来源: 综合人民网
22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宣布,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2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正式向电网输送清洁电力。

  22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宣布,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2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正式向电网输送清洁电力。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全面投产,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批量化工程全面落地,清洁能源效益显著

  作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建设领域的主力堆型。漳州核电基地作为其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规划建设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20万千瓦。此次并网的2号机组与已稳定运行超88亿度的1号机组,共同构成一期工程核心。据测算,两台机组年发电量预计达200亿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超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环保效益显著。

  基地全面建成后,年发电量将突破600亿度,可满足福建南部地区厦门、漳州两市用电需求的75%,有效缓解福建省“北电南送”的电力输送压力,优化区域能源供应格局。

  技术迭代升级,运维成本持续优化

  从示范工程到批量化建设,“华龙一号”在安全性与经济性上实现双重突破。据披露,漳州核电1、2号机组反应堆功率较早期提升4.4%,单台机组年增发电量4.4亿度;1号机组首次换料周期达442天,运维效率显著提升。这些改进得益于设计优化与国产化替代的深度融合: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关键主设备实现100%国产,制造工艺与原材料通过工程验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DCS“龙鳞”系统、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等核心技术成功应用,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

  产业链协同共进,自主可控能力跃升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不仅推动核电技术迭代,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40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从大型锻件、核级泵阀到数字化控制系统,国产化率持续攀升。例如,反应堆压力容器采用国产特种钢材,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主泵密封件实现自主化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安全级DCS系统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核安全级平台之一。

  业内专家指出,通过规模化建设与技术创新,“华龙一号”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建设、运维的全产业链生态,为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提供坚实支撑。目前,该技术已出口至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国,成为全球核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未来布局加速,绿色转型再添引擎

  随着漳州核电2号机组并网,基地后续建设正稳步推进:3、4号机组处于土建安装高峰期,5、6号机组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预计到2030年,6台机组将全部投运,年发电量超60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煤炭消耗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800万吨,为东南沿海地区能源绿色转型提供核心保障。

  中核集团表示,将持续深化“华龙一号”技术改进,探索模块化建造、智慧运维等创新模式,推动核电与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助力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全球能源变革浪潮中,“华龙一号”正以中国方案、中国速度,书写清洁能源发展的新篇章。

  背景链接

  “华龙一号”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创新性融合“能动+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具备双重冗余安全系统,可抵御地震、海啸、飞机撞击等极端事件。其单台机组装机容量116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经济性与安全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918.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AI自助写稿 | AI审核稿件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