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技术研究院作为推动本地乃至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一直致力于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近日,研究院成功举办了学部间年度学术巡讲活动,为院内各研究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互动平台,有效激发了学术创新思维。
本次年度学术巡讲规模宏大,覆盖了研究院下设的多个关键学部,包括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新兴技术专业委员会、专业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学部、材料工程学部、医药与生命工程学部、人文艺术学部、能源矿産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经济与法学学部等。活动采用了循环报告的形式,由各学部选派杰出研究员或项目负责人,就其领域内的前沿进展、关键技术突破或具有潜力的探索方向进行专题分享。巡讲并非封闭进行,而是鼓励不同学部的成员自由参与,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
在新兴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专场中,报告重点聚焦于智能机器人、高端精密仪器以及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一位研究员展示了其团队在柔性电子皮肤传感器方面的最新成果,该技术在人机交互和健康监测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紧接着,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部的讲座则将听众带入了大数据、机器学习及量子计算的前沿领域。其中,关于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加速新药分子筛选的研究,引起了生命科学领域同行的极大兴趣,双方在会后立即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医药与生命工程学部的报告同样精彩纷呈,内容从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化到重大疾病的新型诊疗策略,再到公共卫生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一项关于利用本地生物多样性进行天然药物开发的项目介绍,为材料学家提供了新的研发灵感。而在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部的环节,报告人则分享了在太阳能转化效率提升、新型储能技术以及城市固废资源化处理等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这些研究对于建设绿色智慧城市至关重要。
整个巡讲活动气氛热烈,每一场报告后的问答环节都充满了思想的碰撞。许多参与者表示,这种跨学部的交流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科研视野。一位专注于算法研究的年轻科学家坦言,他从材料学的报告中获得了优化计算模型的全新思路;而一位环境工程专家则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其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效率。这种意外的启发正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香港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达明教授表示,学部间年度学术巡讲已成为研究院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科技发展日益依赖多学科协同的背景下,此类活动不仅能够催化产生新的科研增长点,更能营造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研究院未来将继续巩固并拓展这一交流机制,并考虑引入产业界的伙伴,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