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翠流金、硕果飘香之际,10月15日,以“支点湖北 智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556名外籍企业家及2000余名客商齐聚东湖之滨,共谋经贸合作新机遇。论坛期间,69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1005.96亿元,中欧班列(武汉)北欧三国新线路同步首发,标志着中国与北欧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千亿项目落地,涵盖多领域高端合作
作为中国首个面向北欧国家的长效经贸机制,北欧论坛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中欧深化交流的标志性平台。本届论坛开幕式上,69个签约项目覆盖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金融服务及临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其中,长江国际贸易集团引进专业货运航司、斯泰兰蒂斯绿色融资租赁项目、氢澜新能源襄阳建设等一批标杆项目落地,为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突破705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9.2亿美元,稳居中部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同比增长25.3%,社零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论坛现场,湖北省商务厅以“一条航线、一辆汽车、一组数据”为线索,生动展现了湖北作为“九州通衢”的交通优势、产业生态及市场潜力,凸显其连接全球的枢纽地位。
中欧班列新线首发,物流通道再升级
论坛发布环节,中欧班列(武汉)北欧三国新线路(湖北武汉—瑞典/丹麦/挪威)正式启动,同时全球进口精品馆开馆。新线路的开通将大幅缩短中国与北欧的物流时间,降低跨境贸易成本,为双方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更高效的物流支撑。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在仪式上表示,中欧班列的延伸体现了中欧互联互通的深化,北欧企业期待通过这一通道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
此外,全球进口精品馆的落地将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选购北欧优质商品的平台,涵盖家居、食品、设计等多个品类,促进中欧消费市场的双向融合。
绿色创新成核心关键词,企业深耕中国市场
在论坛发言环节,多家跨国企业负责人分享了在华发展经验,强调“绿色”“创新”“品质”已成为中欧合作的核心驱动力。
某国际物流企业代表指出,其扎根湖北26年,依托当地区位优势构建综合运输网络,助力中欧贸易高效流通。该企业认为,中国与欧洲的合作关系为双方创造了巨大价值,未来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家居行业巨头代表表示,湖北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坚定了其长期发展的信心。中国作为其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庞大的消费潜力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创新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
家电领域领军企业代表则强调,全球经贸合作应围绕共同梦想展开。该企业从单一空调制造向全品类家电转型的过程中,通过技术交流实现绿色发展,体现了制造业在全球化中的价值。
湖北锚定战略支点,加快内陆开放步伐
近年来,湖北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推动开放辐射力持续提升。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3万亿元,同比增长5.1%;今年前三季度,社零额增速继续领跑全国。论坛上,武汉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方案正式发布,提出从打造全球消费枢纽、建设国际地标、塑造多元场景等六方面入手,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
湖北省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正以“九州通商”的姿态智链全球,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市场空间,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中欧班列新线路的开通与精品馆的开馆,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践。
多元活动赋能,拓展中欧合作维度
本届论坛采用“1+5+12”模式,包括1场开幕式、5场重大活动及12场专题对接,涵盖企业家对话、创享之夜、博物馆文化交流及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产业对接。其中,“中欧(丹麦)创享之夜”将聚焦消费升级与商文旅融合,推动双方在品牌、技术、市场等层面的深度合作。
随着69个签约项目的落地与中欧班列新线路的启用,湖北与欧洲的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高端领域延伸。未来,湖北将继续以高标准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欧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支点力量。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欧经贸合作注入了新活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内陆省份开放发展的坚定决心。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湖北正以“支点”之姿,链动全球资源,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