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与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枢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标志着大湾区物流基础设施升级迈出关键一步,也为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大湾区跨境电商:全球核心引擎的崛起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凭借“世界级产业集群+国际一流港口物流+领先科技创新生态+‘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达7454亿元,占全国比重超三分之一,其中大湾区内地9市外贸规模创新高,占广东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96%。这一背景下,惠州与圆通的战略合作被视为区域物流体系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业内专家指出,大湾区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既得益于制造业基础的雄厚支撑,也离不开物流效率的持续提升。当前,全球消费者对跨境商品交付时效的要求日益严苛,构建高效、智能、覆盖全球的供应链网络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此次惠州与圆通的合作,正是瞄准这一痛点,通过枢纽项目建设打通跨境物流“最后一公里”。
枢纽项目落地:构建“空港+产业”立体网络
根据协议,圆通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枢纽项目将聚焦三大核心板块:一是打造智能化物流货运中心,集成自动化分拣、无人仓储等技术,提升区域物流中转效率;二是建设国产货运飞机营运基地,探索航空货运与地面物流的无缝衔接;三是搭建跨境物流商贸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仓储、配送服务。
项目采用“互联网+速递+航空+产业”的新型集群模式,旨在推动惠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构建立体多式联运体系,项目将串联海运、空运、铁路及公路运输,形成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网络。惠州方面表示,此举不仅可强化城市作为大湾区东部枢纽的地位,更能带动临空经济、高端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
智能化升级:AI技术赋能全链路提效
在签约仪式上,圆通方面透露,近年来企业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已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运营各环节。例如,通过动态路由算法优化配送路径,降低空驶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包裹自动分拣,提升准确率;借助大数据预测模型,精准匹配供需资源。这些创新使客户体验持续优化,运营成本显著下降。
此外,圆通正加速布局“1+7”国际网络,即以中国为核心,覆盖东南亚、中东、欧美等七大区域的物流枢纽。这一战略与惠州项目的定位高度契合——通过大湾区枢纽辐射全球,助力中国品牌“全链路出海”。数据显示,2024年圆通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跨境包裹处理量突破5亿件,成为推动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力量。
产业协同效应:激活大湾区经济新动能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合作将产生多重协同效应:对惠州而言,项目可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千亿级物流产业集群;对圆通而言,大湾区枢纽将成为其全球网络的关键节点,强化与国际巨头的竞争力;对大湾区整体而言,高效的物流体系将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巩固其作为全球跨境电商核心区的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特别强调“绿色物流”理念。未来枢纽将采用新能源运输工具、光伏发电设施及循环包装材料,力争实现碳排放较传统模式降低30%以上。这一举措契合大湾区“双碳”目标,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
随着协议签署,惠州与圆通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加速推进土地规划、政策支持及国际航线审批等前期工作。项目首期预计于2026年投入运营,届时年处理跨境包裹能力将超2亿件,带动就业超5000人。这一“超级枢纽”的崛起,不仅将重塑大湾区物流格局,更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