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和监管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并对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作出部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保健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0.26%,较往年持续下降,行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但监管部门仍强调需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筑牢安全防线。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上半年抽检合格率再创新高,安全防线持续巩固
会议通报,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围绕保健食品“两个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面优化注册备案管理流程,强化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链条监管。通过专项整治、飞行检查、风险排查等组合举措,全国保健食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9.74%,不合格率降至0.26%,较去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微生物污染、功效成分不足等传统问题发生率显著降低,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基本得到遏制,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分析指出,抽检结果的持续优化得益于三方面工作:一是注册备案双轨制改革深入推进,产品准入门槛科学提升;二是生产许可审查标准加严,企业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显著改善;三是“互联网+监管”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了对高风险环节的动态追踪。
聚焦六大任务,推动监管质效再升级
会议强调,保健食品直接关系公众健康,社会关注度高,监管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针对下一阶段工作,会议明确六大重点方向:
深化注册备案双轨制改革。优化新原料、新功能审评机制,建立“科学评估+风险预警”的动态管理体系,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同时严防“伪创新”扰乱市场。
加严生产许可审查。修订完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强化对洁净车间、工艺流程、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的硬约束,推动企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培训指导、信用分级、典型示范等方式,推动企业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实现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防控”转变。
推进全过程创新监管。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追溯体系,实现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终端销售全流程可追溯;探索“沙盒监管”模式,为低风险新产品提供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
完善风险防控能力。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机制,聚焦减肥、辅助降血糖等重点品类,开展常态化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修订《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民生安全
会议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保健食品监管作为民生工程抓紧抓实。一方面,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监管人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技术支撑,依托国家级、省级质检机构,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确保监管“长牙齿”“有力度”。
与会代表表示,下一步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助力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保健食品产业向科技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转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当前,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期待不断提高。此次会议的召开,为行业监管指明了方向,也为市场注入稳定预期。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实施,保健食品行业有望实现“安全水平更高、创新能力更强、市场秩序更优”的发展目标,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