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轻工业在未来两年的发展勾勒出清晰蓝图,旨在推动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目标明确,新增长点前景可期
方案设定了2025至2026年轻工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在这两年间,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不仅要实现稳增长,还要在促消费、惠民生方面展现更大作为。重点行业规模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兴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实现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方案提出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这意味着市场上将涌现出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轻工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此外,还将接续培育10个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产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传统优势产业,面临压力寻求突破
轻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当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稳出口、稳增长的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方案的出台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它旨在着力破解消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推动轻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供给等方式,增强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工业稳增长和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多管齐下,15项任务全面部署
方案从多个维度部署了15项具体任务,以全面推动轻工业的发展。在优化供给方面,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是关键举措。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和分析消费者需求,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从而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提供更具特色的供给。例如,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偏好和需求,开发出个性化的智能家居产品、适合老年人和婴幼儿的特色用品等。
扩大消费也是方案的重点之一。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轻工业可以开发更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够打通消费和生产环节,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实时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生产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竞争力。
在保持国际竞争优势方面,方案将推动轻工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挑战。优化产业生态则包括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为轻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则侧重于推动轻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出台,为轻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轻工业有望在未来两年实现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