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聚焦“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展开介绍。相关发言人指出,过去这五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的根基得以不断夯实,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科技投入持续加码,创新“家底”愈发厚实
“十四五”期间,我国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更标志着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已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庞大的科研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充足的资金投入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如同为科技创新装上了强劲的“引擎”,推动着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向前迈进。
基础研究厚积薄发,原创成果多点开花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十四五”时期,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经费达到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实力和潜力,也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此外,我国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这表明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战略科技力量壮大,创新体系日臻完善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十四五”以来,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批国家实验室相继落地生根,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沿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成为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这些战略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使得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区域创新协同共进,多点支撑格局形成
区域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呈现出良好态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其中,深圳 - 香港 - 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成渝、武汉、西安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了多点支撑、协同共进的区域创新格局。这些区域科创中心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创新实力跃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经过“十四五”前半程的努力,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这一显著提升,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进步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十四五”已过近半,我国科技创新在投入、基础研究、战略科技力量、区域创新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