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新数据:1-6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

2025-08-28 08:09:26 来源: 综合人民网
  202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据统计数据显示,1-6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 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服务出口

  202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据统计数据显示,1-6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服务出口1.7万亿元,增速达15%,在对外贸易总出口中的占比提升至11.5%,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服务贸易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传统领域动能强劲 运输旅行双轮驱动

  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强势复苏。作为服务出口规模最大的领域,运输服务上半年出口额达4185亿元,同比增长23.9%。这一增长既得益于全球供应链的逐步修复,也反映出我国在航运、物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旅行服务出口以68.7%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出口额达1748.7亿元。随着国际航班运力恢复和签证便利化政策落地,跨境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带动酒店、餐饮、零售等相关服务业出口同步攀升。

  传统领域的突破不仅体现在规模扩张上,更在于对实体经济的带动效应。运输服务出口的繁荣直接促进了港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旅行服务回暖则有效拉动了国内消费市场。据统计,上半年入境游客在华消费覆盖零售、交通、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百万,形成"服务出口-内需扩大-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

  知识密集型服务崛起 高端领域亮点纷呈

  在传统领域保持优势的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上半年,该领域出口额达8650.4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其他商业服务(4163.3亿元)和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3771.6亿元)成为两大支柱,增速分别达6.9%和14.6%。这一数据折射出我国在数字服务、专业咨询等高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细分领域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服务出口表现突出。某头部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服系统已服务全球200余家金融机构,海外营收占比突破30%;另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跨境研发服务合同额同比增长50%,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技术服务领域正从"跟跑"转向"并跑"。政策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的"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有效降低了技术交易成本,为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注入新动能。

  下半年机遇可期 三大动能蓄势待发

  展望下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将迎来多重利好。全球服务贸易增长预期为行业提供广阔空间。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出口将增长4%,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增速普遍高于货物贸易。我国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重要参与者,有望充分受益这一趋势。

  旅行服务有望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国际游客数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我国入境游市场更是呈现"淡季不淡"特征。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54国,预计下半年入境游客数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带动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商务部正加速推进《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地,近期将联合财政部、央行等部门出台专项政策,从税收优惠、跨境支付便利化、数据流动监管创新等方面构建支持体系。例如,拟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一举措预计每年可为相关企业减负超百亿元。

  结构优化显成效 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

  值得关注的是,服务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成为上半年最大亮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运输、旅行等传统领域与数字、绿色等新兴领域形成"双轮驱动"格局。这种转变既符合全球服务贸易数字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也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高度契合。

  专家指出,下半年需重点关注三大方向:一是深化"服务贸易+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在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职业资格互认等领域开展压力测试;二是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向综合服务商转型;三是强化服务贸易统计监测体系,建立覆盖离岸转手买卖、全球交付等新型贸易模式的统计制度。

  站在"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我国服务贸易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从传统领域的厚积薄发到新兴领域的锐意创新,从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到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一个更具韧性、更富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体系正在形成。随着RCEP等区域协定深入实施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进,我国服务贸易有望在全球价值链中迈向更高位置,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网只对格式、排版等进行编辑,文章内容不代表编辑网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编辑网;作者:编辑网;链接: http://www.bianji.com/a/47300.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淘宝店铺 | 编辑器下载 | 编辑发稿平台 | 媒体信息 | | 欢迎投稿
辽ICP备19018729号-3 Copyright © 2002-2024 bian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