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24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8551.34亿元人民币,零售融资余额突破69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同比激增23.44%,二手车贷款余额增长26.06%,成为拉动汽车消费、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产规模稳中有升,绿色金融成核心增长极
《报告》显示,2024年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5.2%,延续了近年来稳健扩张的态势。零售融资业务中,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达2040.96亿元,占整体零售贷款的29.6%,较2023年提升4.1个百分点,增速远超传统燃油车贷款。这一数据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高度契合——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00万辆,渗透率超40%,汽车金融公司通过“低息贷款”“残值担保”等创新产品,有效降低了消费者购车门槛。
二手车市场同样成为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2024年二手车贷款余额达783.81亿元,同比增长26.06%,增速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和二手车流通体系完善,汽车金融公司通过与经销商、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推出“即时到账”“高额度授信”等服务,显著提升了二手车交易活跃度。
在批发融资端,汽车金融公司全年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769.00亿元,助力汽车产业链资金流通效率提升。某头部汽车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动态库存融资、供应链票据等产品,帮助经销商缩短资金周转周期,尤其在芯片短缺、价格波动等背景下,保障了产业链稳定性。”
数字化转型提速,运营效率与风控能力双提升
《报告》指出,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升级,汽车金融公司普遍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核心。2024年,行业平均电子合同签约率达92%,自动化审批覆盖率超85%,部分公司实现“秒级放款”。例如,比亚迪汽车金融通过AI风控模型,将贷款审批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5分钟,同时将欺诈风险识别率提升至99.8%。
在管理精细化方面,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客户画像、贷后管理和资产定价。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推出的“智能预警系统”,可实时监测贷款车辆行驶轨迹和还款行为,将逾期率控制在0.3%以下。此外,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逐步深化,多家公司通过搭建联盟链,实现经销商库存融资的透明化、可追溯化管理。
数字化转型的成效直接体现在财务指标上。截至2024年末,行业平均流动性比率达195.90%,较年初提升1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6.96%,远高于监管要求的10.5%;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0.65%,创历史新低。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表明行业在扩张规模的同时,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为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报告》认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一方面,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领域的支持,部分公司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碳中和ABS等方式,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年轻消费群体对分期购车、融资租赁的接受度提升,推动汽车金融渗透率从2020年的45%升至2024年的58%。
展望未来,行业将面临三大趋势:一是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例如探索电池租赁、碳积分质押等创新模式;二是跨境业务潜力释放,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海外融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激增;三是监管框架持续完善,预计将出台针对汽车金融公司的数据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规范。
结语
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到赋能二手车流通,从数字化转型到风险防控,中国汽车金融公司正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树。截至2024年末,行业累计服务客户超5000万人次,覆盖全国98%的地级市,成为汽车产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典范。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这一行业有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文约10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