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在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图片来源:编辑网图片分享系统
空气质量:整体向好,重点区域改善显著
上半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人们享受清新空气的天数更多了。同时,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细微颗粒物的减少,让天空更加湛蓝。
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改善更为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 36”城市空气质量提升明显,PM2.5平均浓度降至40.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7.6%,同比上升9.9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降至1.2%,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该区域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成效显著,蓝天白云正逐渐成为常态。
长三角地区31个城市也不甘落后,PM2.5平均浓度为3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6.9%,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良好的空气质量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汾渭平原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7%;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8.4%,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尽管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9%,同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整体空气质量的改善趋势依然明显,治理工作仍需持续发力。
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部分指标有波动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方面,上半年全国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并略有提升。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0%,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虽然劣Ⅴ类断面比例有所上升,但水质优良断面比例的增加,表明我国地表水水质总体向好。
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 - Ⅲ类)断面比例为90.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8%,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这些流域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水质的好转对于保障水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重点湖(库)水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波动。监测的209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8.0%,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3.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湖库水质的波动提醒我们,水环境保护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需要进一步加强湖库的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
上半年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结果。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巩固和扩大环境质量改善成果,让蓝天碧水成为常态,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