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智慧交通、跨境贸易等标准加速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
2025年4月30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编辑的月刊《物流标准化动态》2025年4月刊正式发行。本期以“标准引领、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为主题,系统梳理了2025年第一季度国家标准化政策、物流行业标准进展及跨领域协同创新成果,为行业提供政策解读与实施路径参考。

标准化政策密集出台,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1. 顶层设计强化国际接轨与公平竞争
国际标准管理升级: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明确国际标准转化“优先性”与“适应性”双原则,要求关键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85%;
技术文件规范化:《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实施,填补技术标准与强制性标准间空白,首批覆盖智慧物流、绿色仓储等12个领域;
标准数字化提速:国家标准委发布《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2027年前建成“标准数据资源池”,推动物流装备、包装等10类标准数字孪生应用。
2. 监管与开放并重
公平竞争审查常态化: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国家标准起草中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通知》,要求标准制定环节排除垄断性条款,保障中小企业参与权;
标准开放成果显著:国家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新增350万人次下载量,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标准下载量同比增长210%;
国际合作深化:中国与柬埔寨签署《物流标准化合作备忘录》,推动中老泰铁路、柬西哈努克港等项目标准互认。
物流标准体系加速完善,冷链与低碳成重点
1. 冷链物流标准密集落地
标准宣贯全面铺开:中国物流标准大讲堂第32期、33期聚焦冷链领域,解读《集装式移动冷库通用技术与使用配置要求》《冷库低碳评价指标》两项新国标,覆盖全国200余家冷链企业;
行业标准审查通过:《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物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求》行业标准通过审查,明确电池运输全流程追溯节点,助力“双碳”目标。
2. 团体标准动态活跃
座谈会凝聚共识:中物联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团体标准化工作会议,审议通过《药品物流货物安全保障要求》等5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项目计划发布:印发《2025年第二季度团体标准项目计划》,重点布局智慧仓储、跨境冷链、应急物流等18个方向。
跨领域标准协同推进,赋能产业融合发展
1. 智慧交通与物流深度融合
试点项目启动: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门推出智慧交通标准化试点,首批选择天津港、郑州机场等10个枢纽,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标准验证;
标准征求意见:《综合交通运输术语》《多式联运单证业务流程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一单制”单证法律效力与技术参数。
2. 跨境贸易便利化提速
试验区扩容:国务院同意在海南全岛及秦皇岛等15地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要求试点城市2025年底前实现“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标准覆盖率100%;
专项行动部署:海关总署牵头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动《快件航空运输安检数据交换规范》行业标准落地,目标将跨境包裹安检效率提升40%。
3. 供应链与能源协同创新
供应链评估标准出台:《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分类与评估》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数字化成熟度”“绿色供应链占比”等12项评价指标;
交通能源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指导意见》,要求2026年前建成10个“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站示范项目。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1. 农业强国战略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推动产地预冷、冷链运输、销地冷藏全链条标准化。
2. 自贸试验区升级
《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要求自贸区“率先开展国际物流标准对接”,支持上海、广东等地试点“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3. 价格治理机制完善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物流成本与价格联动监测平台”,对铁路、港口等垄断环节收费实施动态评估。
结语
本期《物流标准化动态》显示,我国正以“标准化+”战略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从冷链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到跨境贸易的“全球一单通”,从智慧交通的“车路协同”到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标准化已成为连接产业链、畅通双循环的关键纽带。随着2025年6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期评估临近,物流标准化工作将进一步向精细化、国际化、智能化方向深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