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申报的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山东烟墩角村等7个乡村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至此,中国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乡村总数达到15个,位居世界第一,彰显了中国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和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
图片来源:
这批入选的乡村,不仅地域分布广泛,跨越了中国的东、中、西部,涵盖了高原丘陵、平原腹地以及沿海岛屿等多种地形地貌,而且在文化类型上也极为丰富,涉及藏羌、客家、苗族、哈尼族等多种民族文化,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从发展模式来看,这些乡村各具特色,既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实践,如阿者科村依托哈尼梯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通过村民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实现了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也有改革进取的突出成果,如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通过乡村旅游向国内外游客讲述改革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更有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如十八洞村通过文旅融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成为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典范。
联合国旅游组织自2021年起发起的“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强调旅游在保护乡村及其相关景观、知识体系、生态和文化多样性、本土价值观和活动以及美食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乡村的入选,不仅是对这些乡村在旅游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肯定。
以官洋村为例,这里融合了土楼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通过改善和活化利用传统土楼,引入休闲业态,实现了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目标。而溪头村则依托龙泉青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了一系列旅游品牌,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桃坪村作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通过特色乡村旅游,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展现了文化旅游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烟墩角村则以其独特的渔家文化和海草房营造技艺,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望未来,中国乡村旅游将继续依托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数字经济、“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全球乡村旅游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世界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随着更多乡村的加入和创新,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将更加精彩纷呈,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